教学管理

阳光教育 幸福成长——上海市嘉定区封浜小学课程计划

作者:封浜小学更新时间:2023-08-31 08:20点击量:0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探索育人方式变革,推动课程评价的研究实施,制订制定《封浜小学课程计划

一、课程编制依据 

(一)政策依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材〔2023〕2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沪教委基〔2023〕23号)等文件精神,学校进一步增强课程方案编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加强课程教育教学管理,以课程方案的编制与落实为抓手,优化课程结构与实施,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二)学校课程建设基础

1.落实课程计划,规范课程实施

学校根据上海市教委制订并颁发的学年度课程计划及说明,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认真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合理安排B课程、I课程和G课程的教学时间,确保所有课程的有效实施。

2.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

学校坚持课程改革,每学期根据课程整合与开设情况B-I-G”课程图谱进行优化,使课程架构更为清晰“B-I-G” 课程实施过程中,在“男孩女孩,阳光下快乐成长”课程理念指引下,围绕六大核心素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努力使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不断丰富拓展科目设置,从艺术、人文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男孩女孩的个性成长。

3.推进“有氧课堂”,助力课程改革

学校“有氧课堂”具有关注“经历生成、学习深度、课堂生长”的特征。在推进的过程中,各教研组“核心问题引领下的课堂学习”为主题,基于课堂生成的真实问题,开展课例研究,帮助孩子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让思维得以延展。

4.推行科目阳光润泽童心

在学校“B-I-G”课程的引导下,倡导“持恒守志‘微’德而行”的德育主张,创建以“三微”行动(阳光微品、阳光微镜、阳光微行)为主线的德育工作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爱嘉学子”行动项目以及德育队伍梯队建设融入“三微”行动全过程。通过课程融入、活动契入、全员加入,完善“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小微”科目的基本途径、形式和方法,完善评价方法和机制保障以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把育人落小、落实、落细,做到育人无痕、有趣有效。

(三)课程建设的优势与挑战

作为嘉定区新优质项目学校,我校通过具有实际针对性和一定创造性的研究探索过程,从课堂教学实际改进着手,聚焦课堂改革实践,促进教师对课改理念的内化,提高课程执行力,提高教育效能;提升课程领导力,谋求新发展,形成个性特色较为鲜明的办学经验为了更有质量地推进学校课程变革,现从学校课程管理、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发展需求、学校课程资源4个维度对学校课程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1.主要优势

1学校课程管理方面:在组织构建上,学校内设机构合理,各岗位分工明晰,教师明确各岗位职责,行政人员、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丰富。学校已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课程建设工作。管理工作分工明确,学校课程、活动方案审核,教学材料审查,课程实施指导与评估等工作有序开展。各年级组和各学科组各司所职,具体工作得到有效实施与反馈。

2教师课程实施方面:我校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强,能用课题或项目,提炼经验,解决问题。学校通过校本研修重视各层次教师的专业提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形成热爱教育、研究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研氛围,逐步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一专多能、乐于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3学生发展需求方面:学校课程的丰富性基本上满足不同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通过每学期的课程展示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

4学校课程资源方面: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校积极利用学校附近资源,传播当地文化。此外,学校还通过聘请外部教师、引入外部优质课程资源等方式获取外部课程资源,丰富学校课程内容与开展形式。

2.主要挑战

1学校课程管理方面: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清晰,部分教师不明确所教课程如何支持育人目标实现。课程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尚未体现。在本次课程建设阶段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梳理了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课程实践有针对性地实现育人目标的实现,逐步形成环环相扣、体系完善的课程架构。

2教师课程实施方面:课程研发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由于缺乏对开设课程的专业了解,教师需要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教师自学、教学压力较大,期望得到专业指导。

3学生发展需求方面:由于生源和家庭背景的影响,学校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学校课程设计能基本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但在个性化培养和学生潜力的挖掘上还待进一步加强。

4学校课程资源方面: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在数量与类型上相对有限。学生的自主选择需求还可进一步满足。学校计划围绕学生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需求,在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补充课程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学校愿景与毕业生形象

1.课程理念与愿景

学校以“阳光教育 炫色生命”的办学理念为引领,提出了“Better In Growth——成长无界,岂止于大”的课程理念。这一课程理念既包含了我校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对历史的传承以及对办学方向的展望。

“大/BIG”是对学生成长的期望。首先,《说文解字》中提到“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字从人的形态衍生而来,体现了人成长的过程,而学校教育亦是通过课程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长大成人;其次,“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中“大”也指代人的渊博学识,亦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开拓眼界;最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是人开阔的胸襟,培养学生成为胸怀开阔,品德高尚的人,体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大/BIG”是对过去的传承与发展。“大/BIG”隐含我校的历史脉络与教育思想。回顾办校历史,封浜小学原为添桢初级小学,后改名为天真小学。孩子的成长过程正是从“天真懵懂”到“长大成人”。二人为天,过去的天真小学专注集体教育,关注学生共性发展。一人为大,如今围绕“大”提出的理念,体现了学校对孩子个性的关注,对个性化教学的重视。

“大/BIG”是对未来办学方向的演绎。“封”本意是密闭,使跟外面隔绝,又有疆界、限制的意思;“浜”意指小河沟。“大”体现的是打破限制,汇浜如海。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将打破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限制因素,由各处引源,汇聚丰富的资源,以积极的姿态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实践。

学校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Better In Growth——成长无界,岂止于大”这一课程理念将引领我校在实践中实现更高目标。现阶段,我校将以践行“大课程观”(“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深入完善男生女生课程等工作为抓手,促进学生教师发展,学校教育提升。

2.课程目标与毕业生形象

基于我校的教育理念,我校重点关注师生在以下四大特质上的发展,分别是:大智慧、大能量、大胸襟、大眼界。

1)四大特质在教师身上的体现:

大智慧——教师应发挥教育智慧,做好教研科研工作

大能量——教师应做到输送能量,做好课程教学工作

大胸襟——教师应做到悦纳学生,保持良好师生关系

大眼界——教师应耐心发现学生,做好学生观察评价

2)四大特质对应毕业生形象:通过课程,培养具有大胸襟、大智慧、大能量、大眼界的学生。

基于课程理念,以及对“阳光下的男孩女孩们”特色的传承,针对“大胸襟、大智慧、大能量、大眼界”,男生的培养目标是:智慧、儒雅、阳刚、好奇;女生的培养目标是聪慧、灵秀、文雅、探索。课程目标的设置对应了我校对学生的重点培养方向,其具体阐释如下:

大胸襟(儒雅/文雅):待人真诚有礼,乐于团结协作

大智慧(智慧/聪慧):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善于获取新鲜知识

大能量(阳刚/灵秀):身体健康灵活,内心阳光坚强

大眼界(好奇/探索):乐于发现美欣赏美,善于去探索去实践

学校课程计划及说明 

(一)课程结构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学校课程设置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国家课程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发、设置,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修习;上海市地方课程由上海市教委统筹规划;校本课程由学校组织开发。封浜小学基于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以课程愿景为引领,落实国家课程,积极开展地方和校本课程,致力培养具有大胸襟、大智慧、大能量、大眼界的学生。

学校课程结构如下:

图片1.png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说明

   

9

9

6

6

6

1)小学低年级、高年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五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平均每周1课时。

2)一年级入学初设置4周左右的学习适应期。一年级加强小幼衔接教育。

3)语文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教学。

4)虹口区和杨浦区小学以及其他各区部分试验小学继续进行科学与技术课程的试验,替代自然与劳动技术课程。科学与技术课程一至五年级的周课时分别为2,2,2,3,3。

5)依托劳动技术课程,可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整合实施,落实劳动教育要求。

   

3

4

4

5

5

   

2

2

4

5

5

   

2

2

2

2

2

道德与法治

2

2

2

3

3

唱游/音乐

2/

2/

/2

/2

/2

   

2

2

2

1

1

体育与健身

5

5

5

5

5

信息科技



2



劳动技术




1

1

周课时数

27

28

29

30

30

兴趣活动

(含体育活动)

4

3

3

2

2

鼓励开设短周期兴趣活动,供学生选择;部分兴趣活动可与学生体育活动相结合。至少安排一个年级每2周开设1课时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

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部分内容采用“快乐活动日”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实施。学校每周安排1个半天(按4课时计)实施“快乐活动日”,每学年安排30次,课时总量为120课时。可全校统一安排,也可分年段、分年级、分主题设计安排。鼓励学校实施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可整合实施相关课时。

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1至2周

每学年2周

学生必修,可单独设置,也可整合实施,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课时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探究型课程

1

1

1

1

1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35分钟


周课时总量

33

33

34

34

34

每课时按35分钟计。

 

)说明

1.严格执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中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根据本校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计划,二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3节,三五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为34节。每节课的时间按35分钟计。

2.小学各年级全学年教学活动总时间为40周。其中,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2周,授课时间按34周计,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时间为4周。

3.一二三四五年级每周安排体育与健身课程5课时,落实课、两操、两活动”。一至五年级每周体育活动2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1次、眼保健操2次,大课间活动1次。

4.学校每周三下午实施“快乐活动日”。“快乐活动日”的课时安排计入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课时,具体包括班队活动、体育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专题教育等限定拓展活动以及自主拓展探究、兴趣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每次按4课时计,每学年安排30次,每学年课时总量为120课时。

5.一年级入学初,设置4周的学习准备期,学习准备期不安排“快乐活动日”,利用周三下午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课时,落实16-20课时的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

课程实施与评价 

学校传承封小百年文化,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观,聚焦核心素养,变革育人方式,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学校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关注差异,助力每一个学生幸福成长。

(一)国家课程的实施

我校在国家课程校本实施中,积极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践研究,结合《嘉定区小学“学习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有序推进指向学习品质的“有氧课堂”实践探索,努力变革学习方式,改进教学行为,聚焦教学目标和学情,强化课堂教学效益,打造绿色生态、轻松愉悦的有氧教学环境,追求教和学的低负担高效率。

1.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环节

我校形成了校长室领导,课程教学部指导,教研组骨干和备课组教师实施的层层落实的管理机制,为推进和实施此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坚持开展每周教研日活动,重点进行备课、磨课、听课、评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教学经验分享等活动。活动有过程记录、有经典案例、有专题研究或阶段研究的初步成果。

在精研上级文件的基础上,学校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明确教研组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和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基本职能,强化教研(备课)组长的角色担当。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学校明确了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的检查指标,使“五环节”指向明确地改进教学。

1)备课:要确立教学目标的整体观。认真解读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单元设计指南》,熟悉相关年级教材,把握相关单元要求,切实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需求,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好每节课的授课计划。有准备地进行集体备课。教案应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方法、环节设计意图、媒体教具准备、板书及课后反思等。不用旧教案,严格按照区教研室下发的新要求基于课程标准,融入评价关注点。

2)上课:课堂教学重点关注五个方面:教师教学清晰、引导学生学习、师生沟通有效、课堂环境管理、教学目标达成。继续推行《值日行政巡课制度》与行政听课制度,课堂观察聚焦一两个方面,在行政扩大会议“有研究的教学”环节进行指向明确、引导改进的反馈,将常规检查结果纳入对教师的学期常规考评。

3)作业:各组根据学校作业评价制度,制定作业批改细则,要求作业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利用教研活动改进作业形式,备课组间定期交流作业设计情况,提炼亮点,诊断问题,及时改进。

4)辅导: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个别化辅导,不得占用其他课程。辅导要做到学科间的平衡,也要考虑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身心健康。

5)检测与评价:测验命题结构合理,难度适中,内容与阶段教学内容和要求一致;测验之后基于数据进行学业质量分析,试卷讲评基于数据分析,精选典型试题和典型作答。学校针对重点年级、薄弱学科行质量调研,提出改进建议,进行跟踪研究,实现学业质量的持续提升。教研组内积极开展关于“评价指南的基本理念、评价框架、实施建议”等内容的专题教研活动,基于“氧”在评价的操作方法: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标准——实施有效评价——评价促进教学进行针对性评价。

2.基于真实问题,提升教研实效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个性,集聚团队智慧,提升教研团队的教研品质。教研组聚焦源于教与学过程中产生的“真与实”的问题,通过梳理和整合,形成有结构有关联的问题链,进而确立每学期的教研主题。问题解决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主题教学月、日常教研活动,各备课组围绕教研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以驱动性问题为起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始于问题研究,基于学习改进,实现合作共进”的教研模式中为学业质量的提升夯实基础。

3.关注“氧”在方圆,做好学习准备

针对低年级提出的“氧”在方圆,“氧”即“养”,“氧”在方圆不仅关注学科教材教法的研究,更关注良好学习习惯与班级风气的养成。根据《上海市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学校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方案,结合学校学习准备期活动手册《男孩女孩入学记》,围绕“我喜欢封小;我遵守校规;我热爱学习;我锻炼身体;我关注安全”五大模块开展活动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并在心理、思想、行为上为小学学习生活作好基础准备

(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从而提高拓展型课程质量,加强拓展型课程的管理。

1.强化过程管理,规范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统筹领导课程开发

课程申报:学期开学前,教师进行申报工作,申报内容包括:课程名称、适合年级、课程教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学习考核方案、相关资料、预期成果。

课程审核:课程教学部、德育活动部等负责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核。

课程报名:课程通过审核后,学生按兴趣自主选择,到开发课程教师处报名,原则上每个年级课程数不超过原有班级数,每学年选择一次。(疫情等不适合走班的情况下,由学校统筹安排。)

课程实施:内容包括教学资料搜集与选编、备课要求与格式、手段运用与创新、作要求与评价

课程管理:课程教学部日常巡视、定期检查科目记载、定期推门听课、访谈等多种形式考核。

2.注重课程融合探索“小微”科目

在慧雅阅读和幸福课程融合的基础上,区本幸福课程全面融入学校“B-I-G”课程,设计了“B-I-G”课程与幸福课程融合下的“小微”科目的探索“小微”科目包括:阳光微品、阳光微镜、阳光微行三个子科目,相对应三个子科目的体验活动有:小脚丫大世界、小动作大安全、小岗位大锻炼、小手帕大作用、小书包细整理、小垃圾细分类、小家务细完成、小镜子好形象、小镜头好榜样、小笔袋好习惯……)以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把育人落小、落实、落细,做到育人无痕、有效有趣。

3.开放课程体验,学生快乐实践

回顾学生们在课程实践中的收获与成长,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或感兴趣的课程,每学期开展形式不同的课程体验与展示活动,全校学生尽情参与,快乐体验,并投票评选最受学生们欢迎的男孩、女孩和公共课程。

(三)课程评价

学校成立课程实施与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检查及评价。

1.成立课程评价领导小组

学校质量监控部和课程教学部联合成立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程实施的检查评价。

2.学生学习评价

1评价原则

过程性评价

不仅要关注期末考评的终结性评价,同时需要结合过程性学习任务、常规学习要求,将分散的过程性评价点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在整个学期活动中的变化。

多主体评价

评价涉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具有自我诊断以实现自我调节的作用,小组评价具有客观诊断和对自我评价认定的作用,教师评价具有校正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的作用。

多元化评价

评价内容不能局限于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针对学习过程目标设计,同时应该关注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合作、交流,良好学习习惯的肯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规范意识的形成等。

2)国家课程

积极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评价研究,从评价工具、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五个维度探索各年级、各学科的特色评价,形成封浜小学“氧”在评价的机制和系列操作方法。

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标准——实施有效评价——评价促进教学。

语言评价——适合全年段,结合课堂情境,机智运用评价语言对学生行为做判断,指出问题,提示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可视评价——适合低年段。采用颜色明快的“阳光笑脸贴”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表现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火车头”评价侧重于小组评价,教师根据课堂观察点作出评价,将小旗帜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小组,有效激发各小组间学生的竞争意识,你追我赶来比拼,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量表评价——各年级语、数、英备课组根据各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科主题模块,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三个维度设计评价量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合作伙伴评价和老师评价三种方式。其中自我评价从“听课”、“参与”、“材料准备”、“兴趣”、“情感体验”和“动手能力”六个方面来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内容,对比学生在科目学习前后的成果达成情况,促进学生总结收获和进行反思。

4.教师教学评价

1评价原则

评价服务于课程建设需要,持续、动态。

评价有助于教师明确工作导向与重点,改进教学。

2)国家课程

开展教学五环节常规检查,将五个环节的评价结果与校本研训、科研能力等列入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表现采用长短考核,即每月月考核、每学期全面考核和每年综合考评。对于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又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觉主动发展。

3)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评价内容:

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制定,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小结(查阅科目记录);

课程材料编撰与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查阅科目记录);

课程教学常规状况,包括课堂教学效能、课堂教学纪律;

学生对教学状况的反馈意见。

评价过程与方法:

学校评价:通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检查,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等多种方法,根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状况及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等情况对教师进行评价。促进教师学会诊断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教学策略,明确努力方向。

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与能力,并着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水平。

学生评价:对教师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教学状况,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课程展示星级评价等方法,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作出评价,并根据反馈意见作出评定分数归于校评。以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4.课程效果评价

课程评价力求体现过程性评价原则、多主体评价原则和多元评价原则。基础型课程以教学五环节评价、质量监控奖惩条例为标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评价,采取五星评价方式,每学期开展课程展示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并评选出“我最喜爱的课程”。

四、保障措施 

1.严格落实课程计划

根据上海市教委制订并颁发的“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及说明,认真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课时,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有效实施三类课程的教学。合理安排B课程、I课程和G课程的教学时间,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确保这些课程的有效实施。

2.课程管理机构

成立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课程建设工作。由校长室、课程教学部、科研室、德育活动部综合发展部负责对学校课程、活动方案等进行审核,并组织各种与学校课程有关的交流、研究活动,创造条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持;由校长室、课程教学部、科研室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的学习材料、教材等进行审查论证;课程教学部、综合发展部、德育活动部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并对教师的课程实施状况作出评估。课程教学部具体负责学校课程的常规管理与过程管理,及时记录教师上课情况,并对教师进行评价。组织学校课程研讨会,就学校课程内容调整与发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研究与评价。各年级组与各学科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的实施,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向课程教学部反映。

图片2.png 

 

 

学校课程管理网络图

3.改进课程管理机制

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封浜小学校本资源编制选用管理制度》严格校本课程的申报、审核与实施管理等工作,完善三类课程的管理制度。对“B”、“I”、“G”课程与教材的设置、开发、选科、考核、评价等进行具体规定,实行过程化的制度管理,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不断完善特色、精品的活动课程,形成一批较有质量的活动课程。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本着减负增效的原则,主动分析、解决影响教学有效性的突出问题,重视备课、上课、作业和评价的一致性。完善课程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充分发挥本土、本校优秀师资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建设“借助外力、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机制。

1)磨炼“双技能”,走近专业发展心花园

双技能: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阅读关注教师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读教参的能力,专业写作关注教师撰写教案、撰写反思、撰写个人经验总结和研究论文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我校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必修、必会科目。

2)设立“坊、站、亭”,开辟专业发展快速路

Ø学术坊”由校内外名师或骨干教师坐堂,引领和辐射全校教师学习和研究,营造浓郁的学术研讨氛围。交流站”既是成熟教师大显身手的地方,更是青年教师的孵化基地。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鼓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思想碰撞。发展亭”是有特色、重创新、有个性教师的天地。在兴趣上、专业上发展上给予教师们一定的发展空间。多路径、全方位关注“坊、站、亭”的发展和需要,调动每位教师的热情,释放他们的活力,让每位教师在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发展和提升之路上快速前进。

3)历练“四环节”,踏上专业发展新征程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每年推出重点发展项目,让教师组团负责项目发展,让每一位教师在真实的任务中成长。每个项目都要经历“项目申请、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四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都是学习成长的历程。以成熟教师为核心的小种子大探究项目组,以技术优化为核心的数字化建设项目组,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墨韵书香项目,以青年教师为核心的慧雅阅读项目组等,历练了老师的能力,成就了学生的发展。

5.课程经费保障

进行必要的教育经费投入购买设备、器材、教材外聘特色课程优质师资,开发教学所需的媒体资源,以及其他校内外学习资源、环境等,为学生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各部门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服务和设备保障。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对教育教学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

 

 

附校本课程评价表:

学生学习评价表

姓名


评价日期


选择的科目名称


具体指标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教师评价

1、听课:A、热情 B、一般 C、低落




2、参与:A、积极 B、一般 C、抵触




3、材料准备:A、充分 B、不齐C、无




4、兴趣:A、浓厚 B、一般 C、冷淡




5、情感体验:A、快乐 B、一般C、无




6、动手能力:A、强 B、一般 C、须努力




分项评价等第(A:5☆ B:3☆ C:1☆)




总评等第

A:24-30☆ B:18-23☆ C:18☆以下)




老师评价:

 

 

 

教师签名:

 

 

 

 

封浜小学校本课程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评价

内容

具体表现

自评

互评

师评

参与

热情

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有探究的兴趣。

☆☆☆

☆☆☆

☆☆☆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真完成探究任务。

☆☆☆

☆☆☆

☆☆☆

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不放弃,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解决困难。

☆☆☆

☆☆☆

☆☆☆

团队

合作

能倾听别人的经验和看法,并能主动地给予帮助。

☆☆☆

☆☆☆

☆☆☆

小组活动中听从组长分配,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

☆☆☆

☆☆☆

☆☆☆

能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探究所得,共享成果。

☆☆☆

☆☆☆

☆☆☆

能力

锻炼

结合探究活动,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

☆☆☆

☆☆☆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提高。

☆☆☆

☆☆☆

☆☆☆

善于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

☆☆☆

☆☆☆

学习

体会

兴趣爱好和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

☆☆☆

☆☆☆

☆☆☆

勇于探索、积极创新、自觉钻研、进取向上的精神得到培养。

☆☆☆

☆☆☆

☆☆☆

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

☆☆☆

☆☆☆

总得星数




总评等第(A:32-36☆ B:28-31☆ C:28☆以下)




 


联系电话:021-59137048 学校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吴杨路50号

copyright©2017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小学

沪ICP备11021021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