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工作安排

校刊《百草园》第54期

作者:封浜小学更新时间:2018-06-06 09:17点击量:0



 

 

          五十四期

  二0一八年第一期      0一八年6月出版

∽∽∽∽∽∽∽∽∽∽∽∽∽∽∽∽∽∽∽∽∽∽∽∽∽∽∽∽∽∽∽

        

l       管理经纬线

1、持恒守志  阳光同行…………………………………………  李曙霞

2、技术支撑课堂  教学“景”至无边…………………………  姚雪春

l       德育新视点

3、初心不改 砥砺前行…………………………………………… 张  燕

4、德言立行,馨香一路……………………………………………顾云逸

5、“绘本”走进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 吴静燕

l       学科教与学

6、阅读课不妨这样来上……………………………………………徐任贤

7、追奔课堂的“第一印象”………………………………………尹  婷

8“赏识教育”的“三进宫”…………………………………… 杨  洁

9、错题管理 因错生巧…………………………………………… 李自强

10、趣味识字三部曲,让汉字学习“活”起来………………… 顾云逸

11、“品质教育”下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张晓晨

12、阳光导学单 课堂交接棒………………………………………陆良英

l       教育小故事

13、忽闻一声狮子吼,您还能做什么?………………………… 王红英

14、让学生成为浸润课堂主体…………………………………… 卫朝雅

15、勤反思  巧指导  促实效…………………………………… 陆  飞

16、厘清学习的主人是谁………………………………………… 李敏一

l       家教新天地

17、一个母亲的幸福担当……………………………家委会主任 韩稳稳18、跟着老爸逐梦……………………………………家委会副主任 许广民

    编:高岚岚                

  副主编:李曙霞               封面设计:闵晓君

  委:卫朝雅


 


持恒守志  阳光同行

李曙霞撰

摘  要

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知行统一”,这就需要在儿童成长关键期施教者和家长运用适合儿童的游戏方法、实践主张、训导策略无痕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有学校德育课程的缜密架构、有育德智囊团的倾情合作、有过程管理的完善管理,创建以“阳光三微”行动为主线的行规教育工作体系,驱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功效,通过氛围营造、行为示范引领、多方检查敦促、评价及时跟进,引领师生阳光同行。

关键词:行为规范教育   “阳光三微”行动  三维一体教育生态场

学校在“阳光教育,炫色生命”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倡导“持恒守志 ‘微’德而行”的行规教育主张,创建以“阳光三微”行动(阳光微品、阳光微镜、阳光微行)为主线的行规教育工作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微”行动全过程,通过队伍建设、“B-I-G”课程建设、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专项教育和行规品牌提升行动,提升“阳光下的男孩女孩们”品牌影响力,使封小学生熟练掌握《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产生正确的行为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能力和正确的行为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自觉、自制、自立、自强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封小的师生拥有三个品质:(1)携带阳光——身心健康、自信乐观、不怕困难,习惯良好;(2)追求阳光——积极思考、善于学习、热爱生活,努力向上;(3)赠送阳光——宽容体贴、互相帮助、助人为乐,善于合作。从而为师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一、德智有效整合,全员育德联动

    1、加强组织管理 职责运行有效

    学校成立行为规范教育领导小组,德育活动部重安排,课程教学部重整合,科研发展部重引领,宣传策划部重宣传,大队部重自主,年级组重指导,家委会重支持。

2、打造“BIG”课程 确立教育“微”哲学

学校在“B-I-G”课程的研发中形成行为规范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有效整合。在阳光慧学、趣学、乐学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开发“B”、“I”、“G”独立又交融的科目为男孩女孩快乐成长提供多元的课程设置和选择,并进行每月评价活动。学生在课中进行自我管理、在活动中实践自我管理、在家庭中实现自我管理,并在自评、互评、师长评价中实现沟通、联系、反馈,以此实现学生行为规范的精细化教育。

3、全员育人模式 责任义务并举

“协作进取”是深藏在每一位封小人内心,镌刻在每位封小人骨子里的精神。“阳光微镜”工程“微”教育,不断深化“阳光微镜”工程知行合一、立德树人之功效,实现封小人“责任义务并举”的内省教育模式;管理多支“微”杠杆:校内组团研修、校外组团访学等组团式服务,实现管理上的杠杆助推作用。通过组团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更好的站稳讲台、促进岗位成长、获取培养和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实战经验。

4、三方联动教育 形成管理合力

(1)家庭教育“微”转变

通过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抛引问题式”家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实施,指导教师及家长针对问题的提出,进行自主思考,发现问题所在,找到教育的客观规律,从中自省和修正家庭教育的方法和行为。通过家委会驻校办公、家长开放日活动、长假亲子作业、家长月报表、家长总动员激活家长内在潜力,跟进管理、促进联动、提升管理效益。

(2)社会实践“微”体验

落实每月的“我的童年在探究”学生校外实践体验半日活动,开展系列菜单式实践体验活动,不断拓展德育实训基地,积极推行《我的童年在探究》校本教材,让“感恩之旅”、“园艺之旅”、“健康之旅”“寻访之旅”、“国防之旅”、“志愿之旅”等漫步足迹,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社会化程度。

二、规划科学合力,制度落实保障

1、学校发展规划凸显行为规范教育目标

学校倡导“持恒守志 ‘微’德而行”的德育主张,创建以“三微”行动为主线的行规教育工作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微”行动全过程,培育一批示范性的阳光班主任、阳光学生、阳光家长。通过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专项教育和德育品牌提升行动,提升“阳光下的男孩女孩们”品牌影响力。

2、行规制度完善实现管理与操作的统一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监测和评价制度,在内容设置上遵循科学、适切原则,在管理实施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学校创设了封浜小学绿色指标引领下“七彩阳光少年”评价体系,积极引导教师反观师生行为,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建构新的评价理念,形成新的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体现个性内涵,诞生灵动文化

1、“阳光集结号”载德前行

“阳光集结号”长廊文化以“国学经典来传诵”、“中华美德故事汇”、“编唱儿歌学立人”、“行规训导有指南”、“中队形象大咖秀”、“我是光荣升旗手”、“封小阳光好少年”、“阳光乡村少年宫”为主题,月月更新宣传内容。

2、“生命之花”有效激励

建立了值日行政督查、值日中队检查。学生每日行规检查注重检查指导,周末完成学校一周行为规范统计工作。每周一升旗仪式发放“七色花”,每月进行“七色花”、“四叶草”、“三色堇”中队的评定,激励全体同学创造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

3、一班一品启迪优品

各班走廊墙壁布置的“一班一品”是校园靓丽的风景线,意在贯穿学校文化立校之精神,打造班级文化成长之品牌,从而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螺旋式上升。

4、阳光童镜对照自省

通过显微镜发现自身不足,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功能,用放大镜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闪光点,在发扬优点的。并通过自评、互评、师长评价等多元方式,带动学生品行、学业的全面进步。

四、遵循分层原则,体现发展需要

1、分析现状 完善制度

依据《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版)》要求,通过对行为规范教育现状分析,结合“阳光教育 炫色生命”办学理念,完善了《行为规范教育总目标》、《分年级行规目标》、《行规训导细则》、《分年级行规要求及措施》,制定了每月七彩阳光少年活动方案,落实了每周礼仪训导目标和措施。

2、分层体现 具有时效

低年级:行规养成期,以学校行规训导为侧重点,师长监督为手段,游艺活动为载体

自我参与为途径,最终达到爱学习、知独立的目标。

中年级:行规巩固期,以家庭行规训导为侧重点,伙伴互助为手段,实践体验为载体,自我教育为途径,最终达到爱做事、知合作的目标。

高年级:行规完善期,以社区行规训导为侧重点,自我反思为手段,少年军校为载体,自我发展为途径,最终达到爱思考、知示范的目标。

五、丰富教育载体,完善健全人格

1、品牌引领 载体多元

作为嘉定区《学生幸福课程》项目实验校,学校全方位找准《学生幸福课程》与学校“B-I-G课程”的融合点,致力于将“幸福课程”的理念融入到深厚的校本探究文化中,把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内化行为。通过课程融入、活动契入、全员加入,探索“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途径、形式和方法,完善评价方法和机制保障。

2、活动丰富 评价落实

基于绿色指标导向的“七彩阳光少年”评价体系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根据品德行规、学习情况、才艺特长、生活实践、探究创新等指标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把评价落实于每学年主题月活动中,结合少先队争章活动,在班级和年级层面评选出“阳光少年”。促使教师用育人的发展眼光去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也让学生在点滴的进步中找到自信,引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五旅行动 实践体验

全面推行“阳光男孩女孩的五旅之行”:一年级的“感恩之旅”,以“感恩”为主题,以重阳节、三八节、教师节等为载体,将感恩之心承诺在行。二年级的“园艺之旅”,以“美丽”为主题,以新泽源为基地,探寻花草知识,装扮美丽家园。三年级的“健康之旅”,以“健康”为主题,以超市、菜市场、太太乐公司为基地,了解营养素材,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四年级的“寻访之旅”,以“寻访”为主题,以名人、名地、名品为载体,弘扬精神,传承文化。五年级的“国防之旅”,以“少年军校”为载体,以共建部队为基地,增国防意识,强身体素质。不断拓宽学生实践体验的新时空,丰富实践体验的新内涵。

4、家长总动员 以微补位

自2014年建立“家长总动员”资源库以来,爷爷督查组月月查、奶奶手工坊节日行、爸爸护校团天天驻、妈妈志愿队随时邀,四支队伍的运作呈现良好的态势。家长与学校密切协作,开展了系列志愿服务、督查建议工作。“家长微课堂”借家长之力,携家庭资源,让幸福课堂更多彩。本学期“家长总动员”志愿服务在专业化、项目化和系列化上创新了工作机制,由韩稳稳主任领衔“爱,从早餐开始”,提供家长“365天不重样的爱心早餐”,让孩子的童年幸福生活从一顿精致美味满满都是爱的早餐开始。由许广民副主任负责“梦,从家庭出发”,从自身家教成功经验中指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使孩子在言传身教中传承,在潜移默化中逐梦。

5、关爱大篷车 温暖心灵

将各班级中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组建“关爱大篷车”社团,让他们得到格外的关爱和陪伴。孩子们在一起从最初的陌生到熟悉,从行为习惯不良到逐步改变陋习;从性格孤僻怪异,到微笑快乐重回脸上;这些现象的转变,都是大篷车的魔力。“问需于童、问计于童”,从多年“关爱大篷车”心灵温暖港社团活动经验出发,更是通过调查访问,社团团员希望开展的系列活动能趣玩其中、呈现个人能力的同时,通过同伴相携共同登高。活动形式的“三贴近”——贴近童心、贴近生活、贴近学习,令孩子们玩味其中,得益其中。

六、强化树品立德,注重示范引领

1、持续校本培训

班主任“金钥匙”校本培训机制常规化,培训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通过交流与分享、设疑与解惑、学习与提升等三个主题,启示班主任落实“品质”育人及“阳光教育”。邀请专家为全体班主任作专题讲座,突破传统,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全体班主任们体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培训,融合“互联网+”概念,让班主任培训搭上“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列车,通过建立“面对面”微信群即时分享班主任工作心得和感悟。传承并发展学校班主任节,形成一年一度活动方案,通过师生互动多媒体秀、微文征集、头脑风暴之核心素养、“我想对您说……”创新感恩老师等活动弘扬班主任老师热爱学生,勤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感恩情怀,更好的成就阳光师生。

2、体验自主管理,突出活动成效

“小八腊子,开会了!”是我校大队部特色自主管理模式,是学生进行自我约束控制,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活动、实施行动、反思总结的过程。还学生自主成长的空间,给老师一条解放的途径,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发展,达到教师专业而轻松,学生独立而自主的双赢境界。

     开学典礼、“一班一品”创建、微镜头随手拍、小物件大责任行动、创城公益活动、六一集会前夕,“小八腊子”们在大队长的召集下开会,共同探讨策划活动方案,确定方案。然后由活动部组织各中队长开会,具体落实。各中队长回到中队后继续召开中队干部会议、小队长会议,最后落实到每位队员,实施行动。

七、推行阳光“三微”,实现品牌效应

1、幸福课程勤开发

连续7年的菜单式“我的童年在探究”学生校外实践体验半日活动与探究型课程有机融合,开发了封浜小学探究书系——《我的童年在探究(2)》,通过个体探究、小组合作、集体分享的形式,在校外实践基地里探寻答案、拓展视野、丰富体验。同时,积极参加区级《学生幸福课程》开发实施,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提升幸福生活的能力,致力于《幸福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德育科研重提升

由高校长领衔的区重点课题《以探究型课程为切入点,促进学校亚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把课程作为学校亚文化建设载体,进行顶层设计,创建“B-I-G”课程图谱,着力打造亚文化,成就阳光少年。学校注重将行规教育同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开展上海市级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抛引问题式”家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行规及家庭教育的研究工作。致力于特殊学生的的个别化教育,开展区级规划课题《以个案追踪为切入点,提升离异家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3、品牌特色 阳光“三微”

2016年,以“十三五规划”制定为契机,坚持“持恒守志,‘微’德而行”的德育主张,创建以“三微”行动为主线的行为规范教育工作体系,提升“阳光男孩女孩”素养。

(1)阳光微品 特色纷呈 润物无声

“阳光微品”即阳光教育下的一班一品,意在贯穿学校文化立校之精神,打造班级文化成长之品牌,从而促进学校亚文化建设之螺旋式上升。

一是扶持重点。如:三(7)“小神笔”书画班的班主任用心打造“墨韵书香”一班一品。通过项目引领、整体规划;课程支撑,聚焦课堂;翰墨浸染,飘香校园,老师、学生、和家长从中体会书画和谐自由的书品,学习古人“持之以恒、好学善学”的学品,逐步树立诚信友善、公正博爱的人品,达到“书品—学品—人品”为一体的育人功能。二(2)班打造“小种子 大探究”一班一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植物种子发芽生长等变化的观察、研究,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是全面铺开。遵循“整体统筹、自主规划、彰显个性、分步实施”的原则。班主任采用民主的方式,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确定本班“品”的对象,拟定出切实可行的长期或短期的实施方案。将一班一品做精、做细、做实。要求有计划、有目标、有过程性资料,有成果。各班都能亮出自己的特色,秀出自己的风采。开展的主题活动,如 “感恩孝亲,母爱伴行”、“我的地球,我的家”、“第一个十岁的闪耀”、“文明礼仪进校园”等。

(2)阳光微镜 启迪优品 捕获真心

阳光微镜即阳光教育下的“阳光童镜”和“微镜头”,旨在发挥自我管理之功能,打造行为规范教育之品牌,从而完善“七彩阳光少年”之评价体系

一是推行“阳光童镜”卡。 “阳光童镜”卡推动学生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省。“阳光童镜”通过显微镜发现自身不足,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功能,用放大镜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借助小伙伴的人格魅力、良好品行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学生记录本月自己参加的主题活动,并写上自己的收获或感想,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在活动记录旁盖上“小太阳”章给予认可和评语激励。

二是微镜头随手拍。“微镜头”随手拍即拍即分享,着眼学生的日常行为,着力校园、家庭、社会环境文化的观测。利用十分钟队会,大队部将从全校搜集来的“微镜头”照片配上简明扼要的解说词制成专题PPT供全体师生观看、讨论,引发男孩女孩们的比对及思考。“微镜头”中的你我,客观、真实、平等,是我们崇尚好习惯、好品质,敦促更多人汇聚于“阳光心灵”、行迹于“阳光行动”的“微教育”尝试。

(3)阳光微行 知行合一 感悟真情

“阳光微行”即阳光教育下的实践行动,重在发挥自主探究之功能,打造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之品牌,从而丰盈学校“B-I-G”课程体系。

一是小物件育大责任。通过小手帕、小笔袋等小物件体现生活细节处处是教育,阳光男孩女孩的微变化从一个小小的改变做起。“七彩小手帕  随身作用大”培养节俭意识、树立环保生活理念;“小笔袋——我的亲密新伙伴”布艺文化环保行,时尚文化蕴其中;“小书包 大责任”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培育自理能力;“生命的护爱——护蛋感恩行动”懂得感恩,珍爱生命;“水杯——我的亲密伙伴”培养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无巧不成书,‘脸’书大不同”增强了学生爱惜书本的责任意识,懂得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文化传统。

二是少年军校助成长。在“阳光五旅”的基础上,丰盈男孩课程,注重与江桥消防中队的特色共建。“军营体验周”活动,让少年军校男学员住进部队驻地,接受为期5天的军营体验周活动,零距离、长时间、多方位探访、体验、感悟军人生活。

三是家长总动员促和谐。“家长总动员”借家长之力,携家庭资源,让校园更多彩。打开了学校的门,融恰了家校的情,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唱响阳光教育和谐之歌。

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任重儿道远。育其心、引其道、鼓其志,是我们教育人永不退场的本色出演!

 

 

参考文献:

1.     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18问》王焰(2015.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慢教育》(第二辑)张杰人(2007)第198006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周桂强《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家长》(2012.10). 中华出版社.

 

 

 

技术支撑课堂  教学“景”至无边

姚雪春撰

小学英语“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实施已有半年时间,我们的团队从最初的迷茫懵懂、到现在的驾轻就熟,大家在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全景平台进行网络视频教研、制作并上传微课、开设网上班级进行授课,完成跨区域同步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全景”的魅力和其优势,专业性强、互动性强、信息量大、录制方便等。本文从“有”、“新”、“意”三个方面来阐述在项目实施中的探索与心得。

一、组织有序 活动有方

    20178月至今,虽然只有短短六个月,但是我们的团队在英语教研员袁勇浩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山东青州的技术培训,组织了跨区域异步教研、网络同步教研、微课教案上传并进行了课后反思等一系列活动。在项目实施中,领导的有序安排,团队的通力合作让我们的活动有组织、有规划的开展,让我们的项目有效实施、落实到位,同时面对遗憾和不足,我们能正确面对,积极反思。

1、  项目实施有组织

在项目实施初期,我们就组织了一个职能健全、人员配备完善的团队。有学科教学的领头人,英语教学专家袁勇浩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有信息技术支撑团队,安亭小学的俞锋华老师、校内自己的技术支撑童孝林和姜平两位教师、有全景公司的技术人员张斌老师;还有我们全体的英语教师和山东滨州四小的赵莉苹老师。

2、  项目落实有规划

根据项目实施要求,我们制定了完整的小学英语“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实施计划,明确了实施内容,时间节点和人员安排。完善的计划和明细的要求,让我们嘉定和滨州的老师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更便捷地操作。

3、  项目操作有成效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双方的教师都能够根据时间节点有效地完成各项活动,特别是在同步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所有的技术人员同时在三个工作点进行操作,嘉定封浜小学的教师授课点、北京全景公司的平台接收点和滨州四小的学生学习点,让我们的同步教学得以有效开展。

4、  项目总结有反思

面对在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和不足,我们也进行了及时的反思。如在925号进行的网络同步教研中,我们在平台开设了班级,和对方的赵莉苹老师进行了网络视频教研,但是在教研结束后没有及时保存该视频。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请教了相关的技术人员解决了问题。并在以后的活动中规避了类似的错误。

二、理念新颖 教学新法

在实施“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中,我们碰到了三个“新”:即新的教材,新的教研方式和新的授课形式。懵懵懂懂的我们在专家老师和技术团队的带领指导下,开启了新的征程。

1、  全新理念设计教材

小学英语“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实施教材为PEP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共有六个单元。我们要对其中的两个单元进行备课,并有两个课时要进行全景教学和微课录制上传。根据时间节点,我们选定了第三单元《My friends》和第六单元《Meet my family》。在设计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研组根据此次同步教研的主题内容“基于单元整体设计 落实单课有效实施”将每个单元进行了统整并设定好单课话题。如第三单元就以吴亦凡小朋友为主线人物,介绍不同的朋友展开教学。第六单元以小丸子来中国游学,认识同学的家人为主线展开话题。在单元备课中,我们根据英语特级教师朱浦老师最新报告内容编制单元教学流程,整合了课时分配、教学目标、单课话题、核心内容、教学方法、语用任务和课堂评价等一系列内容,编制了完整的单元教学教案,并将这些内容制作成ppt,发布在全景平台,形成资源集群。

2、  平台互动推进教研

在编制单元教案的最初,我们的老师碰到了很多的困惑,如我们使用的上海版牛津英语是四个模块,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根据年级不同有不同的课时数。而PEP的这套教材只有六个单元,需要几个课时?在单元中呈现的句型多而杂、重点词汇和句型怎么把握,是否有课标?要进行授课的班级学生的学情如何,适合怎样的教学方式?一个个问题的抛出,都需要解答。由于老师们在最初对这个平台没有任何概念,大家都是通过电话、QQ和微信等形式进行沟通,既不方便又不及时。为此,我们请教了学校的技术人员童孝林和姜平两位老师,让他们为大家在平台上创建班级,进行视频教研。全新的教研方式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老师们在平台上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有问题及时沟通,有想法当场呈现,及时有效的互动为我们的教研活动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

3、  同步教学提升能力

你能想象一堂看不到学生的课是怎么开展的吗?你面对的只有平台中班级界面上的一张张图像,当学生举手请求发言时,教师点击界面图标,学生得到允许,才能和老师沟通。要成功开展一堂这样的授课,首先要确保技术的支撑,网络的流畅,其次是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操作教学器材。因此,新型的授课方式对我们的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但要精准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流畅地操作平台界面,更要有强大的心理来处理突发的事故。

    三、意义无穷 “景”至无边

   通过“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的不断实施推进,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该项目的意义所在,它让学习者能不受地域限制,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让授课者能通过平台展示更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它颠覆了课堂的概念,让教育随着平台的发展而更加的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景”至无边。

1、  同步学习 受益无穷

在同步教学中,面对参与学习的学生,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平台另一端的积极投入,他们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肯定。虽然这只是一个班级的数十位学生,是一小部分实验对象。但是,随着项目的不断实施,同步课堂的持续开设,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学生在平台上接受教育,学到有用的知识,成为平台的受益者。

2、  同步教学 资源共享

教育均衡一直是我们的一种愿景,发达地区有着众多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如何让这些优秀的教师通过最直接的方式给偏远地区的学生授课,为他们服务。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那就是跨区域同步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让教育均衡不再是一句空话。

3、  全景平台 “景”至无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全景平台,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能量块,在吸收优秀课件、教案、微课的同时,也不断地释放能量,让所有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平台进行操作,并输出各类数据,如教师的提问次数,学生的举手发言率,每位学生被点到的活动此次等。大数据的生成,形成了我们平时上课不能做到的数据分析,对于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非常便捷有效。同时大量课堂的引入和开设,更是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拓宽了教育的广度,突破了空间限制。

 同步教学为我们创设了课堂的新舞台,全景平台为我们打开了教学的新天地,相信我们的团队会在这片天地中绘制出更加绚丽的蓝图。

 

 

 

 


初心不改 砥砺前行

  燕撰

一头齐耳短发,透着干练;一副伶俐的口齿,激情澎湃;豪爽的个性让她在教学和行政岗位上游刃有余,她就是我们的陈国琴老师。

一、三尺讲台 做阅读点灯者

作为语文老师,陈老师长期执教中高年级,意味着她每次都是从别人手里接过教学接力棒,而且每次接到的班级的语文水平都处于落后状态。陈老师第一时间调研家长和学生,不仅分析班级总体落后的原因,也为个别学生找到落后的根源。接着,陈老师有的放矢地开展她的正常教学工作。在办公室里,她会严厉地批评那些耍小聪明爱偷懒的孩子,更会不厌其烦地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一遍遍地讲解习题。区级质量调研是毕业班的学生面临的一场大仗,陈老师牺牲自己的双休日从市区的家里赶到学校,无偿为几个后进生补习,甚至自己掏钱买中饭给孩子们吃,补习结束,她把顺路的几个孩子捎回家。每年教师节,已升入中学的学生纷纷赶来看望她,这时的陈老师笑容绽放,更加美丽动人。

很多老师会把小文具、小零食作为奖励给学生的小礼物,陈老师的礼物除了书,还是书。她自己爱看书,也希望她的学生能够在书海中尽情遨游,提升素养。陈老师购书量大,早已成为了网上亚马逊书店的VIP会员。零食吃进肚子就无影无踪了,文具使用后也有淘汰的时候,只有书可以永久保存。学生们收到了来自老师的礼物,他们从此爱上读书,会孜孜不倦地汲取着书中的营养。这还不够,陈老师要求孩子们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做出美篇发到网上与天南海北的网友分享,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二、条线总管 做科艺铺路人

作为学校中层干部,陈老师分管的条线涉及面广,工作繁琐。因而,每年学校的项目申报时,由陈老师撰写的报告最多。多个条线,多个领域,多种角色,陈老师总能够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学校管乐团的成长离不开陈老师的监督和关心。每周的行政例会上,管乐团的训练是陈老师必讲的话题之一。在她眼中,管乐团就像自己的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蹒跚学步直至今天成为嘉定区优秀学生社团,期间经历的每一步都让她感慨万千。她常谦虚地说自己是音乐的门外汉,但她总能为管乐团日常训练和参赛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同事们刮目相看。

封小的每一个展示活动,每一台大戏,都有幕后英雄陈老师的辛勤付出。2011年,陈老师刚来封小1年,就策划了百年校庆的汇报演出。每年六一儿童节暨校园艺术节,秋季校园运动会(健康活动日)都凝聚着陈老师的智慧和汗水。201711月,首届校园音乐节在户外搭台,全校师生和家长有2000多人相聚大操场参加活动,陈老师精心策划,严格审查,遴选节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当晚的微信朋友圈被音乐节满满刷屏,陈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肯定,她只是莞尔一笑说:“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科技创新类项目对标教育局综合改革的关键词“科技筑魂”,我校以“种子创客”为切入点进行科技探索。陈老师在科技上也呕心沥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遵循着这样的原则,“种子创客”项目在新思路中不断纵深推进。走进种子博物馆,我们可以领略各种种子的风采。走进绿庭,我们可以发现在专业设备的辅助下,种子的研究不是播种和收获这么简单。眼前的这一切成果得来不易,陈老师为此绞尽脑汁,花费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琢磨推进方案,设计活动。我校连续三年承办了区科技创新大赛,陈老师周密安排,活动受到了专家的肯定。

三、忙里偷闲 做《红楼梦》的忠实粉丝

在学校,说陈老师是工作狂一点也不过分。不过,在家里,她也是一个恬静的女子。她喜欢捧着一本书,泡上一壶茶,任自己的思绪在书中飘游,与书中的人物来一场穿越式对话。《红楼梦》是她最爱的名著,没有之一。

她从《红楼梦》复杂的人物和环境中读懂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也感悟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每个周末,我们期待着在美篇里看到陈老师最新解读的《红楼梦》,让我们的老师也满怀期待地来一场“红楼盛宴”,更新对经典名著的认识。

四、雪域高原 做不忘初心的党员

今年53日至9日,学校选派陈老师和其他5名语文老师赴青海久治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当飞机平稳降落果洛机场,展现在眼前的是雪山、蓝天、白云,使久居都市的老师们倍感欣喜,随着车轮向着久治县的方向前行,海拔高度也在随之增加,不可避免的高原反应如期而至。6位老师中,有4位老师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高繁利老师忍受着头痛的高原反应,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其中,最严重的要数陈老师,头疼欲裂,脸色惨白的症状让大家担心不已,她强忍着为“书香民小”的文化建设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后,叮嘱同伴一定要完成好其余的任务,随后由久治教育局索南吉老师紧急送往医院进行吸氧治疗。经过急救,陈老师身体逐渐健康。那天晚上,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留言:今天的我离死神如此接近,感谢索南吉老师救命之恩。感谢领导百忙中抽空来医院探望,这是终身难忘的一天!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吾忧之也。”今天,陈国琴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勤奋默默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信仰和追求。纵使青春不在,纵使事务繁忙,依然初心不改,砥砺前进。

 

 

 

德言立行, 馨香一路

         顾云逸

她,犹如三月蒙蒙细雨中那“嫣然一笑竹篱间”的一株海棠,温和而坚韧地盛放着;她,又仿若午后品茗时邂逅的那一盏“绕瓯翻雪不须疑,到齿馀香亦解肥”的好茶,一路走来,她用爱滋润了一批批学生的心,用真心与真情为我们留下了一路的馨香。

一、海棠无香,却胜有香,一树芬芳自留桃李间

——花语:温和如春,润物无声

尚处春寒之中的海棠,无声地、温和地开放着,用生命为人们展现着生命的静美。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见到陆老师时,我还是个刚读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位说话温柔,亲切美丽的老师居然成为了我们的新班主任,学生们都期待不已。语文课堂上,有了一位声音柔美,循循善诱的美丽老师带领我们学习课文,大家都学得很投入。作为班级中毫不起眼,又略带自卑的一员,我期待着新老师的关注,又害怕自己笨拙的表现会让人失望。虽然那时的我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些许进步,但是性格却很内向,班集体活动也仿佛一直与我无关,我渴望着老师与同学们的肯定,却迟迟跨不出心里那一步。细心的陆老师好像觉察到了我的心思,在班队课上,她对我的学习进步做了鼓励与赞赏,这让我的内心一下子大受鼓舞。之后的班干部改选中,她又推荐我担任了中队委员的职位,我受宠若惊地接过队标志,看到的是老师无声但充满信任的眼神,传递给我自信与力量。

陆老师的语文课堂总是少不了朗朗书声,轻柔地一句提醒或是巧妙地指导,就能带领我们用合适的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渐渐有了信心的我,朗读课文时的声音更响亮了,也更有感情了。一次,陆老师看到朗读课文时越来越自信的我,便决定推荐我去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陆老师笑着对我说,你胆子大,你去最合适!我听了一头雾水,可是又不敢推辞。那之后的日子,陆老师经常单独帮助我训练演讲技巧,从声音、动作到情感的把握一一耐心指导,而演讲比赛的成功也让我彻底摆脱了过去自卑的自己。在那之后的很多时光,我都非常感恩自己曾经遇到这样一位温柔和蔼的老师,人美,心更美。

作为班主任,陆老师总是默默地给自己的学生鼓励与关爱。作为语文老师,她也是一位十分注重积累与运用的老师。还记得陆老师带着我们设计自己的摘抄本,鼓励我们积累好词好句,定期进行交流点评,大家都非常热衷于开展这样的读写活动,那一本本自画自记的摘抄,是如此珍贵,点点滴滴中为我们当时的语文学习开启了一扇兴趣的大门,也为我们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席案品茗,心香自来,一盏清茶回之余甘甜

——茶语:淡雅从容,清香致远

世间的缘分总是如此奇妙,大学毕业后的我也踏上了教育岗位,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仿佛一个意外打开了时光机的孩子——我又幸运地回到了陆老师的“课堂上”。再次见到陆老师时,岁月的沉淀,让她显得更为淡雅从容。

对待工作,陆老师一直是一位一丝不苟,敬业奉献的老师,作为课程教学部主任,她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努力为青年教师争取展示和学习的平台。

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她耐心细致,一次次听课、评课,帮助我们在专业领域尽快成长。20179月上海地区语文一年级统编版教材的第一次投入使用,让学校很多语文老师都有点不知所措,陆老师和我们青年教师一次次接受培训学习,又一次次深入钻研教材,帮助我们克服和解决了不少难题。磨课中的全程参与,悉心指导,陆老师对待工作从容且有条不紊却,告诫着我们面对问题要不骄不躁,用心思考,多角度看待。

而在日常的教案书写、作业批改、教学研讨和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时,陆老师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学习的榜样。小到教案书写的标点字句,再到指导我们修改教学论文中的用语,每次她都不放过任何细节,她时刻向我们青年教师提醒要严格做好教师本职工作,不求索取,勤记勤思,课堂准备要充分,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走进陆老师的语文课堂,她对教学工作还是一如当年的那么用心,对待学生也还是那么温柔细致,而教学时浓浓的语文味也让我们看到了她这些年的积淀与升华。犹如品茗一盏清茶,时光如歌,我却在走近她、了解她的过程中,被这由心散发的清香所吸引,回之甘甜,手留余香。

    二十多年的教育之路,陆老师始终秉持着言传身教的师德风范,以德育人,身正为范,她把真心奉献给自己的学生和同事,用智慧和汗水坚守着自己的教育梦想,这颗对待教育的真心如海棠般灿烂开放,又如茶香般回味悠远,回首之间,馨香一路。

 

“绘本”走进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

吴静燕

【摘要】

在低年段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已有许多初步的尝试,然而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因为没有相关可用的材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走在研究的路上。本课例中,教师通过情绪绘本教学融入班会课的设计,从而达到对低年段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有趣的绘本教学既让学生融情于课堂,也让学生真正认识了何为悲伤情绪,如何对待悲伤情绪。当然,如何利用“绘本”进行更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还需要班主任们更多的实践与设想。

【关键词】 绘本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班会课

【研究背景】

绘本”, 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这是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书中的图与文有着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图画的意蕴呈现性甚至比文字要来得妙。绘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给读者(尤其是年龄较小的读者)在视觉方面真实或是美感的经验。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大纲,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绘本不仅可以讲故事、学知识,而且是一种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立建构精神及培养多元智能的有效工具。

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实施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绘本教学的内容不设限,可以从学科教学到德育教育,都能够找到相应的绘本材料。然而,目前绘本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1、将绘本学习与语文学习类比。对低年段的孩子来说,绘本的图片较多,文字较少,所以一些教师会把绘本学习的重点放在生字与朗读上,让学生失去了对绘本的热情。2、对绘本分析太过透彻。如同在做阅读分析,也使得孩子失去了真正阅读绘本的价值。3、指导不到位。孩子对于自主阅读绘本不会存在任何问题,而有一些经验体验往往是学生还没有得到建构,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引导,如一些情绪上的认知体验及应对机制。

【研究意义】

低年段的孩子在感受道德、情感方面有很清晰社会认知,即社会规则公认的好的方面,如诚实、善良、友爱等,而这种认知有些浮于表面,没有心理上的直观感受。假如将这些概念以文字的形式抽象地灌输给孩子,他们或许一知半解的理解着,而绘本就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好的绘本具有一种强大的功能,可以把包罗万象的人生百态转化为比较温馨、善良、光明的故事,让孩子从中得到一种纾解及正向的影响。因此,在开展班会课教学时,我以《毛毛兔情绪系列绘本》为载体,开展了“情绪”为主题的班级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教学。

【案例过程】

以情绪“悲伤”为例:

首先,在引入时,不直观引出“悲伤”的定义,而是引入小兔子“rabbit”这个绘本中虚拟的人物。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同学,想不想看看他是谁?(出示图片)

师:他的名字叫“rabbit”,他和我们大家一样,今年也读二年级啦,快和“rabbit”打个招呼吧。

生:hirabbit

引入“rabbit”这个虚拟形象时,尽可能创造与班级学生同质的特点,如也是一名二年级学生。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的将自身投射在“rabbit”的身上,对“rabbit”所遭遇的事情更有深切的认同感与代入感。

接着,以“rabbit”不同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来让学生分辨不同情绪的外在表现是怎样的。从而引出这堂课的主题——伤心。

【教学片段2

师:你觉得“rabbit”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出示图片)

生:高兴。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嘴巴张开的、脸上有两团红晕、眼睛眯起来了、好像在跳起来一样……

师:没错,“rabbit”见到你们可开心了。

师:但“rabbit”有时候也会这样,猜猜它此时的心情(出示图片)

生:生气。

师:如果你生气哪些表情会跟他一样?

生:眉头皱起来了、嘴巴撅起来了、眼睛瞪圆了……

师:嗯,从这些表情我们看出来“rabbit”很生气。

师:“rabbit”有时还是这样的——他怎么了?(出示图片)

生:他很伤心。

师:你是怎么猜测到的?

生:他在哭、他的耳朵耷拉下来、他的嘴巴是向下弯的。

师:没错,“rabbit”正抱着他最最心爱的兔子娃娃,伤心的大哭呢!伤心是一种在所难免的情绪。

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和社交技巧,这项能力遵循着一定发展性的过程,通过与他人的接触经验以及认知经验来增加准确性。面部情绪识别能力始于婴幼儿期,横向研究表明:大多数儿童5岁后对特定情绪(快乐、悲伤和生气)的识别能力就接近于成人。因此,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图片中“rabbit”这样一个形象的表情动作细节的不同,找出对应的某种情绪,实际上也是反映了他自身在该种情绪的表现和认知。可以看出来,对于伤心的情绪表达,学生是较为熟知的。

引入伤心的情绪后,转而再和学生探讨,引起伤心情绪的可能原因。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并非直截了当的让学生剖析自身的原因,而是通过“rabbit”为中介,让学生讲讲“rabbit”为什么会哭得这么伤心。

【教学片段3

师:你觉得“rabbit”为什么这么伤心啊?

1:可能是他的娃娃被弄坏了。

师:哦,有可能,这可是他最喜欢的娃娃了。

2:可能他的作业没写完。

师:作业没写完会怎么样呢?

2:可能会被批评。

学生的答案或许是从侧面道出了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伤心事,借“rabbit”之口得以叙述,继而引出伤心的感觉会令人非常难受。绘本中以非常特别的方式,如黑白色的画、神情的变化等以直观感受的方式予以呈现。此时,再辅以悲伤的背景音和教师情真意切的情绪描述,在课堂中营造伤感、情绪低落的氛围。这样一来,学生情绪体验在缓缓的引导中与“rabbit”产生了某种共感,甚至部分孩子的表情形同“rabbit”。

最后,当讲到如何缓解伤心时,教师设计了以“帮‘rabbit’赶走伤心的大乌云”为目标的活动环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各想妙招。课堂进行到这里,同学们已将“rabbit”视为自己的小伙伴,内驱力完全被激发,纷纷支招:如做做喜欢的事情、抱抱他、找他一起做游戏转移注意力等来帮助“rabbit”走出悲伤的情绪。这个支妙招的过程是看似在助人,实际上也是助己的方法。

【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当最后一个环节问到孩子们:“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伤心事?你是如何解决你悲伤的心情呢?”孩子们给我的答案与课前调查时的答案对比来看,方法途径都丰富了不少,甚至有的孩子原来无法自我排解伤心的情绪,也会尝试去寻求家人或者老师的安慰。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孩子在上完课后的某个课间,因为未完成作业而埋头大哭的时候,在他桌边的一个女孩悄悄地走到了他的身边,双手环住了他,并轻声的安慰着他。二年级的小朋友有着这样的同理心让我非常惊讶。也许,在与绘本中伤心的“rabbit”交流的时候,让她幼小的心里留下的不只是对于自我情绪的认知和应对机制,更是悄悄播种了一颗“爱”的种子。

【教学反思】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大家长。如果说学科教学教会孩子们知识与技能,班主任则是孩子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的引导者。把班会课的自主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辨析、实践、互助中学会真正去领悟。绘本,这一陪伴孩子成长的上好恩物不失为一个良好选择,将“心理辅导”这一元素融进班会,则是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效糅合的有益尝试,一堂特殊的班级心理健康辅导课就此应运而生。然而,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不乏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课堂氛围调和略有不够

心理辅导需要被辅导对象处于极度放松的情况下进行疏导,然而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平时课堂上多注重行规训练,因而坐姿过于严谨,略显轻松不够。这样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是紧闭的,而非打开的。

二、活动设计稍显简单

如传统的心理课的话,通常以活动串联起整个课堂,而当借助绘本时,则趋向于启发式对话居多。尽管孩子们在课堂上还是比较沉浸在绘本所创设的环境里的,但是个别学生对于长时间的对话显得没有兴趣,对课堂的持久性注意力不够。  

三、加强对绘本作品的正确解读

因选取的这本绘本为外国作品,译制本中的某些用词或者场景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不常见的。因此,在使用绘本作为材料的时候,要将这些问题纠正好,以中国孩子的视角进行相应的解释。

总之,利用“绘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的实施还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实践,并在实践中归纳方法、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作为班主任,更多的是要思考“做好建班育人”并研实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这会是一条铺满芬芳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王道阳,殷欣(2015. 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研究进展.教育生物学杂志. 87-91

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伍新春(201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阅读课不妨这样来上

徐任贤

今天我想谈谈如何上好一堂阅读课。谈起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要问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阅读课又是什么?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部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既肩负起了“以文传道”的重任,又包含了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本功训练项目。再直白点说阅读能力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基石牢不牢决定了上层的建筑够不够稳,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到底该怎么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很多老师。那么,如何在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和能力,针对这四个方面结合具体课例来谈一谈十几年语文教学工作的所获所感。

一、学会倾听,打造有生命力的阅读课堂

在我们的课堂上一定曾出现过这样一些镜头:

课堂上,小手如林,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是活跃。一个孩子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我来,我来!”的叫声此起彼伏。但是,他们都只顾着自己表达,而没有倾听别人的发言,以至于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老师在上面讲,有的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他思绪飞扬,心儿早已飞出课堂;做作业时,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他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其实老师们有时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你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的回答和你的预设相去甚远,你会不会打断学生的回答直接把你想说的直接灌输给孩子们呢?这样的课堂怎能赋予教育生命力呢?

那么,怎样让我们的阅读课上学生爱听、能静心倾听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巧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堂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事实上,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要求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如:我在上一年级的《做早操》这一篇课文时,就用了观看录像,揭示课题的方法。课文是这样的:花鹿姐姐喊口令,大家一起做早操。排好,排好,小狗,小猫,小白兔别跳,小公鸡别跑。大家排好队,一起做早操。这是一篇“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类型的课文,儿歌的内容——做早操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学校生活场景。于是我事先用手机拍好了她们做早操的视频,课前放给她们看,学生看到视频里就是自己,都对这节课充满了兴趣,果然这节课她们上得特别认真投入。

2.问题引导,思考贯穿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如我要求学生一、要认真听老师讲;二、要耐心听同伴讲;三、要细心听老师同学讲的内容。老师要不断用有质量的提问,贯穿课堂,以确定学生有没有静下心来,听进脑去。一段时间训练下来,学生将训练有素。如:还是在上一年级的《做早操》这一篇课文时,先播放儿歌的录音,要求学生思考:谁喊口令?谁排队做早操?再抽学生读时,要求学生思考:马上就要做操了,可是小动物们还在干什么?再一位学生回答完后也可以要求其他同学——可能是你关注到的课堂注意力在下降的同学,来点评一下,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3.评价鼓励,爱上阅读课堂

在“听”的培养中,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很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二、畅所欲言,打造有真见的阅读课堂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螺旋式发展的,阅读教学在不同的年级段及在不同的教学单元负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我们既要抓好常规教学,又要突出、落实各教学单元的训练重点,鼓励学生练习表达,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是沪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优美,尤其是对杨梅果的描写生动而又细腻。在课堂上我打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故本堂课我采用了“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作者在写杨梅的时候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描写的。以往的课堂上老师可能直接告诉孩子作者在写杨梅果是从外形、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而本节课上我希望给孩子时间自己去讨论,去发现原来作者是从这三个方面把杨梅果描写得那么清楚生动的。实践操作中我是这样解决教学难点的:让学生上黑板来贴一贴板贴,来发现这三个方面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不是可以任意调换的。然后让学生试着来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要先写杨梅的外形,学生一定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讲不清楚老师再来告诉学生原来一般的观察顺序一定是第一眼先看到大致的外形,然后走进了会注意到颜色。这样学生的在课堂上的习得不是光靠老师的讲解得来的,而是靠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讨论而获得,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老师再引导着大家合作解决问题,课堂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学生有所得之处。

本堂课我还设计了两个语言训练点:一个是在在学习杨梅颜色的环节,我让学生去圈一圈找一找作者写到的颜色,引导学生关注到颜色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作者用了几个词语来连接,接着引导学生回忆二年级第一学期《石榴》一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石榴颜色的变化的,学生进而发现原来重要的并不是连接的词语,关键是要说清楚变化的过程。让学生也尝试着运用这样的语言把杨梅颜色的变化说清楚。在练习表达时要注意提醒学生表达的完整性、条理性。但可能会有孩子换不同的连接词说清了杨梅颜色的变化,这时要鼓励孩子创造性的表达,虽然他用了和文中不一样的词语,但是也说清楚了,是很不错的。还有一个是用上老师的提示说一说杨梅外形、颜色、味道的变化。这里引导学生关注老师的板书,发现板书的作用。通过这两个语言点的练习,既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和领悟,又能引发他们情感体验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能促成小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沉浸文本去看、去尝、去想、去说。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这样我们能真切地看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生长”。

三、书生朗朗,打造情感阅读课堂

语文学的是一门语言,这就确立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朗读既是理解语言形象、作品内涵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读出真情实感。如在沪教版二年级下学期《丑小鸭》一课的教学时,我就着重指导了学生的朗读。我设计了以教学问题“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为导读主线,让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和谐共振中感悟文本精神。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三个层次,一是朗读体会,运用自读、默读等多种形式体会文本主题。此时,学生对丑小鸭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印象,觉得它是丑的被别人嫌弃的。这时的朗读还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层次上。二是圈画感悟法,通过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阅读体会丑小鸭心理变化过程。这时学生感受到丑小鸭很可怜,它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此时的朗读已经有部分学生能够带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丑小鸭的悲惨了。三是情境引领法,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师的语言渲染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一刻再朗读我们已经能实际感受到学生对文本的内化,她们能读得打动人心了。

在《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中,我们虽然没有把情感朗读作为指导的重点,但通过思考以及解答作者为什么能把形状、颜色、味道这几个变化写得清清楚楚,为什么文章最后作者写牙都要被酸倒了,但他还是取题目为我爱家乡的杨梅,扣住了这个“爱”字,让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表达理解更为深刻了。所以我们设计课前读课题环节和快要下课时再读课题,两次朗读有了很明显的对比,让我们觉得学生对这个“爱”字有了自己的理解了。

四、勤动笔断,打造有生成的阅读课堂

我们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学就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就是专门指导学生习作,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犹如两条平行线,风牛马不相及。学生越来越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但教师往往忽视了眼前的教材,这些精选到语文书中的经典美文,恰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最佳范例,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有力的媒介。阅读课恰是最佳的习作教学切入点,我们可以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充分发挥阅读优势,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知识,学习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以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1.借助阅读课文,学作者的遣词造句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只有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才会自己的文中运用。如《绿毛龟》一课中,学习描写“绿毛龟进食动作的词——咬、嚼、吞”时,让学生圈一圈、做一做、品一品来体会作者用词的简练,三个字就把绿毛龟食态可掬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学习文中“一家子围在玻璃缸前喂、看、笑”时,引导学生想象“喂什么?怎么喂的?看什么?笑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来体会作者用词的简练,正是这三个字,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在阅读中既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积累了语言,又习得了方法,自然会在他们的表达中迁移运用。

2.借助阅读课文,学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材中不少课文文质兼美,许多精彩的句段因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有血有肉,更为生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继而寻求写作中可供借鉴之处,读写结合中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悉尼歌剧院》中,作者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现了悉尼歌剧院外观的独特、美丽。教学中利用图片让学生体会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到运用比喻可以把歌剧院的外观描写得惟妙惟肖,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接着,让学生模仿这一表达方法,从不同角度来介绍一处熟悉的建筑物。《绿毛龟》一课中,可以模仿作者运用拟人描写绿毛龟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因为有了语文教材这个例子,学生有效地借鉴修辞手法,写起来得心应手,精彩语段呼之即出。

3.借助阅读课文,学作者的谋篇布局

小学课文中有许多游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详略有致,是极佳的习作范文。如《颐和园》一文教学中,先让学生找出作者的游览线路,即文章的过渡句,又引导学生关注句中作者的一连串动作“进了,走完,登上,下来”等词的用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游记移步换景的写作思路,明确是作者按游览线路依次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等美丽景色。学完课文,恰逢春游,去的是南通洲际绿博园,我就让学生运用这一写法,来写写南通洲际绿博园的景色,通过这些过渡句,引导学生把习作的框架结构列了出来,学会了游记的写作思路,周末再稍加查找资料补充,一篇篇优秀的习作就孕育而生。又如《观潮》一文,作者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线索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线索,理清思路,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取习作技能。

总之,在阅读课的教学中不能搞“一言堂”,要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空间,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然我们也深知“教无定法”,阅读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或许不同的教法适合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法适合不同的学生。因时因人种种殊同,只在不断地学习、探索、总结之中找到最适切的答案。

 

 

 

追奔课堂的“第一印象”

尹  婷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若干个课堂教学的举例,从抓住第一印象、精研课程标准、利用学生差异以及融合智育和德育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教学效果、打造品质课堂、提升核心素养(学会学习)的课堂观。

关键词:课堂观 第一印象 品质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意义是什么?叶澜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丰富的生命与生命的多方面接触和碰撞,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开展的过程。”如果没有教师引领下的探究学习,没有教师与学生深层次的思想交流,课堂教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

一、  抓共同特征 “第一印象”落入法眼

在社会心理学中,谈到人际交往时,将在社会知觉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在人际关系中,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而且不容易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讲,它还决定日后是否继续交往和如何交往。将社会心理学中的“第一印象”迁移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最深刻且不容易改变,通常也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上)第五章“角的度量”中的“画角”时,根据目标要求学生需掌握用量角器画角。在充分认识量角器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萌生问题、自主探究、尝试实践等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学生兴趣浓厚,从课堂反馈看,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基本能根据题目要求正确画角。反观我的课堂设计,不觉流露自我肯定之意,然而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却意外的暴露了其中的问题。在学生生的作业发现,他们对课堂上反复强调画角的前四步完成的较好,即“1. 画角的一条边;2. 点对点,边对边;3. 找出角的度数的刻度,做好记号;4. 连接顶点与点”,但很多学生忽略最后两个步骤,即“5. 标上字母或角的表示方法;6. 写好结论。”针对这个问题,在后续课上予以“查缺补漏”,反复对学生强调在应对画角的题目时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巩固,学生的答题完整性基本都能达到要求。我不禁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以“弥补”之势巡回最初想要的学习成效?

经过反复追根溯源并和同学科一些老师交流之下剖析的原因是,学生对于画角的题目的完整答题方法的“第一印象”不佳。教育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画角而忽视了学生用书面的形式表达角这个能力的培养(最后两步),致使学生的“第一印象”侧重在画角而遗漏最后两步,因而答题出现不完整性。这个“第一印象”最深刻且不易改变,所以后续的“强行纠正”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弥补。故此,“第一印象”很重要,也就是说,教师从一开始就要为学生提供准确、充分的感性材料,安排科学的感知程序,明确感知对象的信息,精心组织好感知过程。尤其是,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性的知识点的系统性讲述和操练,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如上所述的学生对新知识“第一印象”不佳的问题的产生。

认识到这点,经过思考后我在后续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备课备足  预设充分

在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要预设许多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其中包括一些对我们教师来说可能觉得很简单的问题。教师应充分预设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一定简单。这就是细节问题的假设性应对,消除了学生对细节问题的困扰,其“第一印象”好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如鱼得水。

2.  全面观测  及时纠察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及灵活思辨的大脑,全面观测学生对于课堂的反馈,及时作出适当调整,在课上跟进练习时发现学生的典型错误,采用在小组内讨论、同伴互议、个人反观等方式查摆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如此一来,学生经过自主发现探究明白了错误的成因,对一些细节性错误增强了排查能力,避免了类似的错误反复出现。

3.批阅查证  作业反观

学生的作业情况往往能给教授者很多信息的反馈,反映着我们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因些及时有效的批改作业十分重要。我采用的方式是,在第二次作业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个“面批”。当发现问题时,通过学生的思维描述,教师能及时地引导并逐个纠正学生作业错误所在,有针对性的“面批”无疑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做到清查、巩固和提高。

4.优化认识  加深印刻

在之后的“角的计算”的教学中,我也尝试在教学一些较小的细节时为学生铺设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针对书写的格式和逻辑的规范,先完整地讲述一遍,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初步印象,然后再把解题过程按照规范的书写格式清晰地写在黑板上。紧接着练习跟进,通过巡视观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标准格式自主探究,从而优化了学生的感知认识效果,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后,基本都能按照题目要求规范地书写和表达,养成了良好的答题方式,从而形成感知数学语言的逻辑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细枝末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给学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实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 精研课程标准  将“品质课堂”进行到底

去年十月份,嘉定区江桥镇学区化办学展示中我承担了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均数》一课的执教。细研精磨中,对于“品质课堂”也有了自己一定的理解。

1.制定目标  品质为先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和理解了统计表和统计图,对统计数据整理有一定的基础,本册教材分“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和“平均数的应用”三个部分介绍平均数,在本节课“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中,平均数的意义、虚拟的数及平均数的范围对学生是新的内容,基于此,制定了本节课相应的教学目标。

2.实现教学  有品有质

新课标由“双基”拓展为“四基”,在原来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本节课围绕新课标来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例子,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产生对平均数的强烈需求,在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丰富其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夯实“四基”、培养“四能”。

在情境引入时,首先将教材例子中的“6名语文老师”改成“5名语文老师”,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求“总和”的方法比较比赛成绩,然后补充6号语文老师赶来参赛,顺势得出语文小组的比赛成绩总和大于数学小组的比赛成绩总和,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探究欲望;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出比较不同数据个数的两组同类数据的方法,在这个感知冲突中学生体会引入平均数的必要性,初步感知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在“探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时,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结合有效的课堂提问,采用观察分析、探究归纳、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数数量关系的生成过程,突破重点,发展统计观念;在“探究平均数的范围”时,通过直观形象的条形统计图作为学生探究的素材,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比这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小,比最小值大,也就是平均数的取值范围,渗透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在练习设计方面,利用“小思阅读”和封小校本拓展型课程“游泳”为背景进行练习设计,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还能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其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的兴趣。

3.巧用评价  优品优质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评价融于教学之中,制定了以下自我评价方法:评价分三个方面,即完整表达、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并将各项评价得星细化目标在课前宣读,以激励学生课堂表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结合学生具体表现教师给予适时评价,课后汇总评价学生作自我观测,激励相互追赶共同提高。

三、 解析学生差异 找杠杆点撬动学生学习力

学会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学会学习表现为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等,这与新课改理念所强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念相吻合。

首先要求学生愿意主动要求学习,所以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它要求学生自愿主动去思考,所以学生感兴趣后产生的思维活动更丰富,对思维能力的提高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尽量做到授人以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课堂开始,创设情境找准切入点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以“大数的认识”一课为例,通过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人口数据,引起兴趣,进而提出问题,“这些数据怎么读呢?”可先挑选一些在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读一些数位较少、数字结构简单的大数。随着课堂的继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要求开始显现,此时如果继续停留在满足较低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那就可能使班级中较高层次学生失去耐性和积极性。所以,适当加入较难的知识点,以强带弱的方式展开教学,即出示较难的知识点后,先让高层次的学生来学习解答,然后尝试让低层次的学生来复述。“大数的认识”一课中,对于数位中间含有零的大数的读法是教学难点,所以,在学习完中间含有零且数位较多的大数的读作这个知识点后,先挑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尝试读一些数位较复杂且中间含有零的大数。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较复杂的大数后,再请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复述。对于采用复述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进行记忆能力的训练,强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有序、有节、有理的表达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教学过程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始终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愿意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四、激活课堂 智育德育无痕相契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德育离不开智育,要防止教学与教育脱节。”“道德教育要渗透到教学中”,因此,智育德育不分家。

在执教沪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里的《面积的估测(2)》一课时,选择嘉定区地图和南翔镇地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中的嘉定区地图和南翔镇地图为主线展开探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炼面积估测的方法,并让学生将习得的方法运用于估测嘉定区的地图面积,最后通过介绍比例尺深化面积估测方法的现实意义。由此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在让学生通过面积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空间感的同时,通过对面翔镇和嘉定区的面积估测,渗透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爱嘉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将智育与德育结合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一书中,徐老师把课堂描述为“一个教师和学生生命长河天天流淌着的地方,一个充满着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一个从灵魂深处氤氲着丝丝甘泉滋润精神家园的地方”。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和主题都不一样。而追奔课堂“第一印象”,在静静中诞生着另一种无华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高先君. 品质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N]. 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2017-11-13(4).

[2]      ()B. A.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周蕖, 王义高, 刘启娴, 董友, 张德广, .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5.

[3]      徐洁.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8

[4]      张成丽. 新课堂观[J]. 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 中旬, 2012, 11: 72.

 

 

“赏识教育”的“三进宫”

       洁撰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教育箴言:教育学生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学生。在我看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的前提就是赏识学生。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一直在进行创新和改革。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学生在教育中占主体地位,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生一直备受压力,学得并不轻松。以亲身经历现身说,从小我接受的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深深感受到只有老师的呵护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因此,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初,我就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作为自己的教育信条加以实践。周弘老师认为: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

一、“一进宫”——解析“赏识教育”

(一)翻开“赏识教育”的内页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说。“赏识教育”就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小学生与成年人相比就更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而“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自我认定、正向引航。

(二)觉察“赏识教育”的内里

1.实施“赏识教育”有助于亲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对学生的学习,民主的课堂、班队管理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师生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会让整个班级体充满暖融之意。和谐友爱的氛围,才会促成长足的进步,教师才能够更好施以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说,“赏识教育”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却能默默在卫生打扫方面全力负责;行规稍逊的一些孩子,在运动会上恰能争获佳绩等等。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应该像阳光下的水滴一样,闪耀他无穷无尽的色彩。而赏识如同阳光一样,能够照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扉,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变成最闪亮那颗的钻石。在“赏识教育”的温暖和感化中,师生都会从中汲取滋养,收获快乐。

2.对班级的后进生来说,赏识是他们前进的无尽动力。由于受性格、家庭环境等的影响,并非每一个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表现非常优秀。面对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孩子,如果教师经常一味批责他们,无形中给他们施加着压力,其积极性就会被打消得一干二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课上要时刻关注他们,视难易度向他们抛出适当问题,耐心倾听并适时给予评价,用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话语让他们从每一次的课堂中获得肯定与激励,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更要善于从多维度发现他们的优势,对他们的错误多加引导,鼓励他们正视自我并学会自纠,维护自尊保持自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

3.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有利于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赏识,不仅能够强化他们的行为,还可以为学生们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当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进步较快,课堂表现优异时,教师应当真心诚意地表达对他的赏识。而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则应当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批评中对他的某些方面进行肯定,让学生感受得到老师的期盼,从而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找出自己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教师一味的批评学生,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学生。但如果教师经常运用赏识教育来鼓励、表扬学生,寻找他的发光点,那孩子自然会感受到尊敬和爱意,从而更加的自尊、自信、自爱。 

三、“二进宫”——妊娠“赏识教育”

初涉讲坛,我对“赏识教育”早有怀想,信心满满的以为以鼓励和表扬定能赢得学生的喜爱,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而在一个多月后的课堂上,当面对近四十个学生时而乱动时而插嘴,我对自己“赏识教育”的观点产生了质疑。

起初,孩子们听到各种各样的表扬如“你真棒”、“你朗读的真好听”、“你做操做得非常到位”等都会很开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这种单一的口头鼓励就失去了兴趣,当这种新鲜感荡然无存后,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对老师的鼓励性话语产生质疑和不屑。

某次展示课上,尽管课前我多次强调课堂须行为规范,但还是有个别孩子屡出“奇招”,一度让讲台上的我下不了台。这些课堂的“意外生成”让我应接不暇,严重打乱课堂节奏。于是课后我向几个老教师请教这个问题,当我说出我的困惑和我的教育观后,有的老师劝我:“现在的孩子就像攀上杆的猴,不表扬他的话,他还会照着你的话去做,一旦表扬了就会翘尾巴顺势而上。”

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挫败”让我不得不思考:身怀“赏识教育”,如何孕育成熟让它顺利呱呱落地?在繁琐的教育学教学中,教师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实施“赏识教育”呢?

三、“三进宫”——实操“赏识教育”

为寻找问题症结,我反复阅读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对自己近一年的“赏识教育”历程进行了反思,终于发现了“赏识教育”的玄机。“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鼓励和表扬学生,而是在学生做事情的时候尊重和理解他们,重在发现和鼓励,从而激发潜力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如何正确有效的实施“赏识教育”才是关键。

1.教师成为“赏识意识”的自驾者

众所周知,学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对孩子来说是极具魅力的,教师应当首先树立正确的赏识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改单一呆板沉闷的讲授方法,而是要灵活运用“赏识教育”。“你用心去爱学生,学生就会用心去爱你,有了这份爱的维系,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这就告诉我们,用真诚之心体恤每个学生,一个有爱的眼神、一个贴心的举止、一次走心的谈话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微妙的情感链接效应。也许你认为的那些“无可救药”的孩子也有新的增长点。如果我们能在此刻用爱来安抚他们,赏识他们的进步之处,我想下一次的进步会不止一点点。尊重学生的看法,带领他们在学习中寻找快乐,让课内外成为觅取鲜汁的幸福池。

2.教师针对“赏识教育”的操控性

1)“赏识语言”的甄别性。赏识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语言鼓励、积分奖励、奖品兑换等,最简单直接的莫过于口头的鼓励评价。但这看似简单,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班级里有个小女孩不爱讲话,不爱与同学、老师沟通,成绩也总是处于中等水平。在学习《荒芜的花园》这篇课文时,当我问道:“荒芜的仅仅是贝尔太太的花园吗?还有什么也荒芜了?”的时候,班级里举起了稀稀落落的小手,我看到那个女生有点害羞胆怯又有点跃跃欲试的样子便把机会给了她。她慢慢地站起来回答我:“我觉得贝尔太太的心也荒芜了,因为她孤独、寂寞,没有人陪伴。”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女孩虽然羞涩却有着一颗善良而敏感的心。于是,我鼓励她:“你说的很完整,还把你认为的原因说了出来,和老师想的几乎一致。不过老师希望你能和贝尔太太不一样,多和同学、朋友、老师分享快乐,好吗?”她笑着点了点头,坐下去的那一刻,她面容莞尔带笑,眼睛里好像有光了。因此,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能串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拨动心弦的同时带来教育的转机。

2)“赏识方式”的童趣性。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兴趣的保持久力保持性相对较短,新鲜感过后,其兴趣度明显削弱。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更多的行动让学生感受赏识。课堂上,不仅仅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鼓励,还对每一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予以实质性的鼓励。以二年级的《歌声》一课为例,在设计评价机制时将小组评价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在黑板上画出阶梯、给每小组配上音符,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先让音符爬上阶梯,使文中的小女孩幸运获救。学生在得知这样的有趣的赏识方式时,都非常感兴趣,课堂上积极配合,无论是朗读、思考、回答问题,还是课堂纪律、坐姿等,都做得非常好。由此可见,学生的内心是善良的,向往美好的,只是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少一些说教、责骂,多一些行动上的赞赏。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赏识教育”是一味有效的“融合剂”,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自我约束。一个智慧的老师就是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去赏识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成为最闪亮的自己!

 

                      

 

错题管理  因错生巧

      李自强撰

摘 要

学习数学,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其思维的直观、抽象概括能力不强、有效思维时间短、思维浅显及灵活度不够等特征,难免在做题时屡屡出现做错题的情况。这些错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有效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错题认知管理,不仅能提高的学习效率,并能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错题管理 整理分析

小学生在课内外的数学练习过程中,经常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题,课外独立做题时出现错题的概率甚至更高。分析错题的成因,无外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巩固程度欠差,抑或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意识到错题的价值,并能有效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错题的精准讲解。通过对比、剖析、自主发现等,在错题的分析与讲解的过程中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将错题变成一种有效教学资源。然而每个学生的出错类型是有差异的,纠错只在某个点并不能起到“一以贯通”的效果,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教师方法独到,能培养学生自己形成错题管理的能力,对错题进行归类整理,深入分析和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且能逐步形成其反思能力和学习效能。

一、培养学生错题管理能力的意义

1、形成错题管理和学习效率之间的铰链

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同样的错误会在多次练习中反复出现。究其原因,无论是粗枝大叶引起、思维惯性导致或是错误思路未更正等,进行错题管理的意义就在于从各种各样的错误原因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对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警觉,阻止同样错误的反复发生,从而保障做题快捷正确性。在现代的教学中,枯燥无味的题海战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与其盲目地、漫无目的地进行大量的练习,还不如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错误和薄弱知识点,进行少而精的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错题管理能力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科学、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错题集结有利于整理归纳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心智不够成熟,其心理与生理发展稍显稚嫩,在学习过程中自我需求及严谨性还在继续构建中。因此,其学习动机相对比较被动,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时有依赖教师、家长和同伴的帮助,难免也会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应对。由此而产生的错题,很可能疏于思考而反复出现类似错误。在整理过程中按需分门别类,找到错误共象,用记号笔标注,写出错误归因等。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诊断,自我修正。在需要进行阶段知识巩固、练习反馈中,学生以之练眼,促动对错题的思维反射,引起关注,避免重蹈覆辙。

3、加深理解记忆形成严谨治学态度

整理形成错题集的同时也是训练学生自主分析每一次错题的成因,重视练习当中某个环节出现的每一个错误,也是一次次答题自我筛查、修复的过程。我们通过自检、互检等方式,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通过良性激励评价机制让学生逐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培养错题管理能力的策略

1、错题整理分析的热铁效应

首先,教师应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后,对学生即刻练习生成的错题进行热炉融铁式的及时记录和整理归结。在每一次错题出现后,及时地将错题记录下来。并将错误与正确的答题过程完整记录在活页纸上,记录正确的答题过程和错误的答题过程时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这样以后回过头来复习的时候能对当时出现的错误一目了然。在记录结束后将活页纸装订在自己的错题本中,以此积累错题。由于活页纸页码不固定,可以根据错题类型等进行分类,每次查阅时也可按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更换或补充。

记录完错题后,按类按需进行归纳整理。若是不及时进行归纳整理,错题集将会变得非常混乱、没有头绪。因此,在学生积累错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地分类整理。分类整理时,可以把类似的错误整理到一起。例如学生遇到单位不统一的应用题经常会出错,那就可以把这一类错题归纳整理到一起,如:“小胖练习毛笔字,一分钟大约能写8个,照这样的速度,他2小时大约能写多少个毛笔字?”学生会错误列成算式“8×2”;“小亮步行的速度是70/分,他2小时能走多远?”学生错误列成“70×2”。类似的练习放在一起多次操练,学生就会明白,做题时一定要注意观察题目当中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转换单位为计算第一步。

其次,整理错题时还应该注重错误原因的反思和分析。出现错误不要紧,只要去及时改正,但在改正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和反思自己的出错的原因、对错题进行认知上的深度加工,从而避免下次又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进行错题分析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错题后写出错误的原因。例如,在列式计算一题中,“一个数除60,商是20,这个数是多少”,学生把“除”看成“除以”,从而列出错误的算式“60×20”。这时可以让学生用红笔标示出“除”这一关键词,并在错题旁写出“除”和“除以”的区别,此类明显的“标注”有利于提示并作出正确思考,避免类似错误的重复出现。由此,学生对待错题也不再仅停留于表面,机械订正出正确的答案,而是有针对性的通过错题的梳理、分析、归纳、重整思路,形成知识建构的正确思维,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另外,在错题整理和分类时,可以把相似的、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整理到一起。注重容易混淆知识点的对比和辨析,有利于让学生透彻理解相似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做题准确率。例如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进率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容易混淆。学生在做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出现了错误,可以把错题记录下来,并把几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写在错题旁边,以加深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一知识点的巩固。在之后的练习中,如果出现了长度单位换算的错误,也可以以同样的方法记录下来。这时,可以把两次记录下来的错题,整理到一起,加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和辨析。

2、同伴比对互为敦促的互检效应

在平时的学习中,鼓励同学之间进行错题的交流。每个人的错题集因人而异,集结的错题各有千秋,在他人的错题本中加以学习和借鉴,发挥同伴间的互助互检作用。在每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让学生和同桌交换错题集,看看本单元自己错误的地方和同学错误的地方有什么异同点。也可尝试“小考官”的游戏,轮流从自己的错题集挑出题目考考对方,看看对方能不能做对。这样的活动让错题集在数学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中越来越有存在感,学生坚持不懈做下去的动力油然而生。当学生们慢慢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模式,错题集的利用率就会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获得相应提高。

3、教师对错题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部分学生的自觉性不高,错题整理可能会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如果缺乏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可能其持久力随时动摇。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监督,并及时地对他们的错题整理情况予以客观评价。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学生的错题整理情况,对整理错题集有条理性、反馈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不足之处予以方法指点,从而让学生找准方法,从主观上重视错题管理的问题。另外,教师在检查错题集的过程中积累题库资料,也可以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再次列入试题中,这样是操练不但能够检验学生错题整理后的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是一种资源,它反映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的错题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错题整理的习惯,科学有效地进行错题整理。在错题管理中,因错生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汤春燕.典型错题库:小学数学教学新资源[J].聚焦长三角,2015,(5):80-82

[2]毛战玲. 提高数学纠错的思考 [J]. 基础教育,2014,(7)

[3]叶玲玲.浅谈高中数学错题集的有效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5)

 

 

 

 

趣味识字三部曲,让汉字学习“活”起来

      顾云逸撰

摘  要

20179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正式在全国投入使用。一年级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图文兼备,充满童趣。在生字教学上,每篇课文中把识字与写字的内容作了一定的区分,从单元教学的分类上,也分了“识字”与“课文”学习不同的版块。一年级第一学期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个,正确书写汉字100个,一年级第二学期做到认读生字400 ,会书写其中200个汉字,平均每课识字量约为十余个字。

 识字教学一直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结合一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做好识字教学的工作是我这段时间以来实践和反思的重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部编版语文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兴趣在前,才能有动力、有热情让学生投入到汉字学习的世界中来。为了提高课堂的识字效率,根据学生们的识字进度,我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融入游戏与趣味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趣味识字三部曲,让原本略显单调枯燥的汉字学习在课堂上“活”起来。

一、巧用小方法,妙处真不少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接触到汉字学习,对汉字王国充满了好奇,但是眼花缭乱的汉字王国很容易就会让人看花了眼,而单一的学习方法也会让尚处于好动期的小学生流失专注力,降低课堂识字效率,因此课堂小方法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性,也能增加识字教学趣味。

1、图文结合,形象记忆

    一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非常适合学生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认识生字,如《日月水火》、《口耳目》等课中,学生通过图片了解汉字的演变,寻找汉字与图片的共同点,从而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2、汉字故事,了解内涵

     这个阶段的学生都爱听故事、讲故事,汉字故事的讲述能帮助学生对汉字内涵产生一定的兴趣,通过汉字故事了解汉字的由来与演变,既能感受中国汉字内涵的博大精深,也便于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缘由与特点,如“采”手摘花木,“篮”篮球最初是投入竹篮中。

3、说说动动,乐在其中 

课堂上说说动动不仅能调动学习氛围,迎合低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能让学生在动动做做中加深印象,增加学习体会。如在《日月明》一课中,我让学生仿照课文,运用加加减减的方式编说识字顺口溜,学生的热情高涨。《姓氏歌》一课时,学生在仿照课文介绍自己的姓氏时,也编说了问问答答的小儿歌,在交流与互动之中认识了更多生字。《影子》和《江南》两课中,我让学生动手尝试指指方位,配上动作来学习“前后左右”和“东西南北”。在《四季》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扮演“青蛙”跳跳、叫叫来认识“青蛙”这个词语,还设计了乘坐时空列车的趣味体验来学习课文,通过列车员阿姨送信的识字情境,创编儿歌让学生在说说动动中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

例:复习导入,回顾词语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要坐上时空列车出发啦,“呜——呜——”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啾啾!列车员阿姨来送信,小小信封谁收到,请你念给大家听。

(词语:春天、尖尖、夏天、秋天、四季

春天春天在哪里——春天春天在这里

草芽草芽怎么样——草芽草芽尖尖的

什么季节荷叶圆——夏天夏天荷叶圆

什么季节谷穗弯——秋天秋天谷穗弯

春夏秋冬叫什么——春夏秋冬叫四季

2、你猜我猜,奇思妙想

     猜字谜是学习汉字时激发兴趣和开动脑筋的好方法,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二册中也有《猜字谜》一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可以运用字谜来增加趣味,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猜猜想想的过程中感受汉字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连接。可以从简单的字谜开始启发学生,如课文后面的“一加一不等于二”(王),课堂上学生由此受到启发,自己编说字谜如“一减一不等于零”(三),虽然字谜谜面简单,但是学生的热情却受到了激发,由此开始可以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对汉字字谜进行创编。

3、交个朋友,记住你我

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常把组词叫做“交朋友”,学生在一定生活经验的累积上也能够说出许多汉字“朋友”,这是个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但要避免学生对同音异义字词的混淆。在学习汉字的初期,许多学生的识字量还很少,我结合一年级上册部编教材中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的教学,设计了“我的名字意义大”的小活动,让刚进入到一个集体的孩子在熟悉同学,结交朋友的同时,互相了解各自的名字,交换姓名卡,说说自己名字的寓意,从而拓宽学生的识字面,提高汉字学习的兴趣。

4、加加减减,比较学习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 把加减方法运用到汉字学习中,通过观察字形的结构变化识记汉字,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掌握的小方法之一。这样的比较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来发现汉字的变化与联系,再记住读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这也是课堂教学上最行之有效的汉字学习方式。

二、小小放大镜,请你来帮忙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好汉字,在汉字学习的第二阶段,我为他们“请”来了一个“小法宝”——“放大镜”,我告诉学生它不在别处,就在每个人的身上,它就是学生们的眼睛,一双双亮晶晶、善于发现的眼睛。

1、联系生活,用心发现

生活中处处都有汉字伙伴的身影,要学好汉字就要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用心发现这些小伙伴,与他们多打交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逛超市都很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识字量有了一定积累后,我鼓励学生对超市商品进行大调查、大寻觅,找找自己认识与不认识的字,然后在班级里开展“超市商品我会读”的小活动,让学生们进行识字交流。在部编版教材的编写中,也很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识字经验,如在语文园地学习中为学生列举了部分商店名、罗列了春游要带的东西让学生选一选、读一读,这些都鼓励学生把识字学习融入到生活体验中去,用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时刻学习。

2、找找相同,找找不同

汉字中有许多“双胞胎”,如“着”与“看”,“牛”与“午”,“方”与“万”,“得”与“很”等,有的字其实字形也不难,但是因为长得相似却让一些粗心的小朋友总是会把他们认错或写错,这时候就需要请出“小小放大镜”来帮忙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鼓励小朋友们准备一本练习本,把这些长相相似的汉字兄弟和汉字姐妹放在一起,仔细观察,找找相同与不同,用红笔标出他们不同的成分,再标上拼音小帽子,然后为他们组词。在课堂上也可以把这些汉字放在一起集中区别,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感受字词间的不同,还可以设置具有趣味性的口令,如“小小放大镜”——“请你帮帮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小小帽子,不要遗漏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是拼音集中学习,学生在学习拼音后再正式进入到课文学习,所以千万不能让学生在拼音集中学习结束后忘记发挥拼音的作用,它就像汉字头顶上的小小帽子,我们要时刻提醒学生拿出“放大镜”一般的小亮眼,在阅读时做到多多拼读,通过多拼多读,让学生一点点发现多音字家族的秘密,发现同音异义字的区别,发现汉字会在不同的语境或词语组合中读轻声,知道汉字不同的读音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如简单的一个“上”字,组成词语“上面”时读第二声原声“shàng”,而在课文《夜色》中的词语“晚上”时读轻声“shang”。或者是《秋天》中的汉字“一”,有时候读“yī”:“一边”;有时候读“yí”:“一会儿”,“一片片”;有时候还读“yì”:“一群大雁”。还有多音字的学习如《天地人》一课中出现的“地”(dì),和《四季》一课中出现的“地”(de),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课文中接触到多音字。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可能会遗漏这顶拼音小帽子,但是这顶帽子的作用我们不能忘记,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识字中关注它的存在,借助拼音学习到更多汉字的奥秘。

三、汉字小伙伴,牵手一起走

    学生们日益增加的识字量,使他们需要一些系统的归类和整理来巩固所学的汉字,也需要点燃新的热情来继续学习。汉字王国中结交到的小伙伴们形形色色,如果要帮助学生和更多的汉字伙伴们牵手,愉快前行,在这一阶段找到汉字学习的规律和新的学习方法仍是非常重要的。

1、思维导图,联想启发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汉字学习时,老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来拓展学习某个生字。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绘制过于复杂或精细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仿照教材中“车”字的联想组词,把某个生字从动词、名词等不同的方面去分类拓展组词,让一个汉字找到不同的汉字伙伴“牵手同游”,用联想启发的新方式来有条理地学习某个汉字。

 

椭圆: 主做主                               主人

主张                               主席

                                  户主

          主要   主动

 

2、汉字家族,欢聚一堂

     汉字王国之旅进行到一定时候,学生自己也会发现,这些汉字伙伴有些就像来自一个大家族似的,都具有相同的偏旁或相同的部件,他们的某些“遗传”特征,可以让我们通过归类学习来区分。对于这些字族,《小青蛙》一课中教材就运用了“字族文”的传统儿歌形式,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情境和朗朗上口的诵读中识记汉字。这提醒我们在识字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为这些汉字家族举行“派对”,让他们“欢聚一堂”,编唱儿歌或者是用“家族树”的游戏形式学习这些汉字,对于相同偏旁的汉字,他们往往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指向的含义,把他们放在一起呈现,可以方便学生找到他们之间的关联。如果是具有相同部件但含义不同的汉字,也可以适时鼓励学生积极探寻这一汉字家族的其他成员,以“为汉字妈妈找找孩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识字学习,发现汉字学习的小规律。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23374050551&di=9f354dbd1b6dcd4d23bd25c441bc680a&imgtype=0&src=http%3A%2F%2Fwww.027art.com%2Fshaoer%2FUploadFiles_5898%2F201602%2F20160216180945565.jp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23374050551&di=9f354dbd1b6dcd4d23bd25c441bc680a&imgtype=0&src=http%3A%2F%2Fwww.027art.com%2Fshaoer%2FUploadFiles_5898%2F201602%2F20160216180945565.jpg

 



       

 

 

 

                                                             

 

3、字典助手,知心知意

汉字学习的好助手当然非字典莫属,字典就像是汉字家庭的日记小助手,记录了汉字伙伴们的点点滴滴,可以使我们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内心的“小心思”。查字典是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好方法,字典中的读音和解释,能让我们充分了解这个汉字。一年级的学生刚学会音序查字法,对字典有着很大的新鲜感,也乐于用这项新学到的“技能”去自主学习,所以鼓励学生自己借助字典来学习阅读时遇到的生字,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是字典上对同一个汉字的释义往往不止一个,学生在运用字典识字时往往会产生疑问,所以除了学会查字典之外,也要慢慢引导学生懂得看字典,联系上下文初步尝试分辨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告别汉字学习的乏味与单调,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学习资源,创设充满趣味的课堂,让学生在每个识字阶段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品质教育”下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

      张晓晨撰

一、“品质教育”之我见

“品质教育”:“品”,就是一种评价标准,意味着教育内部自评与社会、家庭与他评之间的相互校准;“质”,就是达到标准的程度,意味着通过适切的内在结构让每一所学校获得更优质感。

“品质教育”的努力方向是改变教育本身,帮助学生更有准备地面对未来的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成就个人幸福,以更有品质的教育,让嘉定的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明天,让嘉定的城市社会变得更加的美好。“慧雅阅读”是我区品质教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一个教学活动。“慧雅书童”阅读计划推进会是“教化嘉定,品质教育”的一个行动,也是区域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一种实践。他要求各校会同社会与家庭,共同为儿童创设自由自主阅读的良好环境,研究养成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和思维的策略与路径,在品质教育的行动中,培育一批又一批智慧而又儒雅的现代书童。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按照“传承教化之风,鎔铸品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实践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鉴赏能力。

二、教学之中见问题

那么在我们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深入挖掘呢?我个人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

1、训练目标大于阅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语文考查中能够取得阅读上的高分,把阅读考试作为日常阅读训练的根本出发点,根据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设置大量问题,同时这些问题的呈现大多是以阅读训练中呈现的问题相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将会投入大量的经历去“完成练习”而非真正地投入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这种被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只是简单的做题训练,久而久之,形成了考试阅读问题能回答对,但阅读后收获很小且对文章理解不充分的怪现象。

2、阅读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接触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很少,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用教师自我的经验和对文本进行理解,盲目代替了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表面上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变多了,课堂不再死气沉沉,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机会却减少了。教师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学习到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内容,但缺少语言的间接应用能力,这都是由于没有思考知识的认知过程,进而导致阅读能力没有本质上提高的原因。

3、评价方式欠妥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这一理念中十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解和认识,老师可以针对性的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因此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性在不断提升,自由探究的机会更多,但是多数教师在学习任务布置之后,就开始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来完成讨论,但是很多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缺少对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关注,针对于学生潜能激发的意识不强,教学评价的实质性内容得不到彰显。使得教学评价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好方法好习惯上欠妥。

三、寻求策略谋出路

1、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培养阅读方法

首先要按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预评价》的具体要求合理的制定和规划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体现了知识学习的价值和思想价值,阅读教学教学生认字,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因此教学目标制定需要实现教学综合习惯,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发展,目标设置不能过高或过低。同时要配合以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使得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得当。

比如在“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这一规定出现之前我们对于课文中的阅读目标的撰写是这样呈现:“能划出课文第34小节中写野兔的句子,能运用动作的词语说说野兔用巧计战胜老鹰的过程。”( 二年级第一学期《野兔》),根据课标以及单元目标进行修改以后,我们做了如下阐述“能在老师引导下正确分清课文中描写野兔迎战老鹰的句子,圈出其中与“计”相关的动词。能借助板书说清野兔战胜老鹰的过程。”

这一阐述,使得目标中明确了通过何种方法使学生能够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达到什么程度,使得目标的阐述不再是含糊不清的,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相结合,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了阅读的好习惯。

2、教学内容设计合情理,调动主观能动性

需要选择精准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在阅读文本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内涵和意蕴,可以利用人物形象的解读来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是动态发展的,实现师生互动,强化教学过程的预测能力,注重对阅读问题的层次化设计,强化对重点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文章的主角大多是以动物的形象出现,例如《狐假虎威》这一课中可以以狐狸和老虎给孩子的刻板印象入手,让他们猜测故事的发展过程,从而引发文本的学习。《野兔》一课中,以“野兔”和“老鹰”的刻板印象入手,让学生阅读故事的结局,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故事发展过程的疑惑,展开阅读教学。

《棉花姑娘》这一课中,我们采用了文本内容出现形式改变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棉花姑娘”第一小节中生病的样子与最后一小节“棉花姑娘”病好了的内容一起呈现,使得文本内容呈现对比,让学生产生疑惑,进而进行阅读教学。《海上气象员》这一课我们的阅读目标是“读课文,划出海鸥妈妈预报天气的句子,理解它这样预报天气的原因。”,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将这一目标拆解为两步,第一步“划出课文中写海鸥妈妈不同飞行方式的句子”第二步“划出表示天气的句子”,通过将问题设计层次化,使得学生更能够对文本内容有深入的分析和把握。

3、创设情境,身临其境

设计语文阅读的情景是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且常使用的途径,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化,调动学生的知识情感,体会语文阅读的精髓。我们可以设定合理情景,以情感人。《燕子过海》一课中要求体会“燕子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精神。”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都站起来,张开双手,扮演在海上飞行的燕子,同时我配以旁白“各位燕子,现在天气开始转冷,你们要开始你们的飞行了,请开始挥动你们的翅膀,开启你们的旅程,燕子们飞呀飞呀,天气晴朗,你们飞呀飞呀,慢慢的前方的天气开始发生变化,乌云密布,但你们还是勇敢地往前飞呀飞呀,暴风雨落了下来,但是你们没有停止挥动你们的翅膀,依然飞呀飞呀……”在这一过程之后,采访学生感受,大量的学生都表示这一短暂的过程已经让他们感受到了胳膊酸,疲倦,从而让学生们明白燕子的飞行过程是需要勇气和坚持的,也就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文本中会说“小小的燕子并不软弱。”

4、选择适当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首先,需要按照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利用创设情境,情感导入的形式帮助学生在情感层面感受到阅读课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自然的融入到教学的情境之中。其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来选择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审美发展情况实施教学结构的构建,建立起帮助学生感受阅读的情境,促进小学语文的审美资源丰富学生的心灵感知。最后,按照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灵活使用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需要按照教学情境进行调节,因此教师需按照课堂教学实际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鸟岛》一课中重点要学习的是课文的的第三小节,体会鸟岛的“热闹”,其中文中对“各种各样”、“鸟的天堂”、“密密麻麻”等词语需要重点进行理解,我就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鸟岛上的“鸟儿多”、“鸟窝多”、“鸟蛋多”这三个方面,最后回归到这一小节的总起句,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鸟岛的“热闹”的。低年级的孩子都处于对具体事物比较敏感的时期,所以使用图片和影像资料的冲击,更有助于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

5、评价方式个性化

教学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评价,以评促教。教师需要对学生适当指引,肯定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朝向正确的发展方向,不能打击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由此提升教学评价的应用效果。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积极性和主体性的调动,提升生生评价或者小组相互评价活动的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迷人的蝴蝶谷》这一课中就设计了蝴蝶奖章,对于发言积极的小朋友奖励蝴蝶奖章,《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一课中,设计了种子奖励,采用了真实的植物种子,给学生提供奖励。不同的奖励方式,在不同的授课内容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语:就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来看,阅读教学是一个充满了多种教学因素的一种有机构成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多样化手段或者教学方式等来提升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教师需要适当的优化和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教学评价等内容,由此来实现对教学有效性的完全掌控。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系统属于一个很大的组织结构,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只是简单针对教学过程实施分析,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通过正确的解读文本内容,确定适当的阅读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创新,文中所提及的内容仍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阳光导学单  课堂交接棒

      陆良英撰

趁着假期阅读了徐洁教授所著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一书,如书中所言“课堂还给学生,教育返璞归真”,课堂归结到底是学生的课堂,所以,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

由此不由联想到我们学校近年来大力实施的聚餐式教学,即以阳光导学单为载体由学生自主学习,组内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在独学、对学、群学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学习,培养学习自信心。下面以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文字计算题》一课为例,谈谈阳光导学单的具体实施。

《文字计算题》例1选自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整数的四则运算》,教材旨在引导学生从文字计算题的问题出发,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文字计算题的结构,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熟练掌握了一步计算的文字题,学会了用逆推的方法进行思考,明确了多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加上1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本课时的教学就大胆放手。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阳光导学单,独立探索自主学习例题。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之后的小组学习尤为重要,组内经过讨论,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解决问题。

在用笑话激趣引入新课,揭示课题之后,由学生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首先是每个学生独立学习,探索文字题的结构。为了保证效果,导学单的设计是关键,这也是本节课的精髓所在。

导学单一开始先是设计了8×30+10 8×(30+10)的对比题型,说运算顺序,使学生意识到括号的重要性,为之后的正确添加括号打下伏笔。

然后就是例题的呈现,9090加上90的和,积是多少?想一想:这道题的最后一步求什么?用什么方法来求?必须先算出什么?3个提示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先后顺序,树状算图一步一步填写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清晰地展示了题意,有了图的帮助学生就能一目了然,水到渠成地进行列式计算。

导学单的最后,设计了小试牛刀:9090的积加上90,和是多少?与例题进行辨析,在比较中再一次经历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方法的习得。

独学即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己探索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能力可及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学习所得的知识更易于接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解决了例题的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大大提升了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非无所事事,需要认真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解开疑惑,做好指导者的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信。

当然,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在独学之后安排组内讨论,也就是对学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最终达成统一,而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在这个环节通过倾听习得方法,提高了组内合作互相帮助的意识。大部分的学生获得了发表自我见解的机会,表现自我得到了自信的激发。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可以通过这个环节,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此建立自信心。

第三部分是重要的解决问题阶段,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即群学。还是以阳光导学单为载体,一一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由于经历了之前的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基本可以胜任此项任务。像老师一样进行讲解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肯定,自信油然而生。即便没有机会发言,听讲的学生因为前阶段的独学和对学基本能顺利听懂,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这些肯定和愉快无疑就是自信的源泉。

简简单单一张阳光导学单,让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习得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在不经意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自信课堂应运而生,最关键的是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忽闻一声狮子吼,您还能做什么?

                                                    王红英撰

 

从前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爱一个人。现在呢,因为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大都置身都市,形形色色,为一场未知的旅途从不肯慢下自己的脚步。

都市的快节奏生活鞭笞着人们不断探索,努力前行。其实,也在无形之中慢慢地消磨人的七情,助长人的六欲,可能因为长时间的运用脑神经,21世纪的大多数人都变得有些毛躁、多怒。大人们遇到的一点烦心事,可能就会因为身边孩子某一不足为道的举动而大发雷霆,无端刺激孩子稚嫩的心灵。长此以往,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沟通越来越少,问题孩子也一天多过一天。

    作为一名小学的老师,相信许多同行,尤其是刚刚站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每天都会在班级上演这样一出:

师(询问):你的作业呢?赶紧交出来!

生默默地在桌肚里翻找,半分钟后,悻悻的拿出相关书本,正准备打开时,老师噌的一下夺过去。

师(生气):你写的什么呀?谁跟你说这样写的?啊?

生保持沉默,不知所措

师(克制):擦掉,重新写!

生就像个小木偶一样,完成老师的第一个口令,迅速擦掉!擦完之后继续着他的沉默。

师(催促):你在干什么?写呀!

还是沉默!生继续着他的“倔强”,师却开始自爆。

师(发怒):让你重新写,听不见吗?

依旧沉默!

戏演到这儿,大多时候都演不下去了,可能有的老师还继续着她的吼叫;有的老师暂时停问,给自己冷静的时间;有的老师会稍微蹲一点自己的身躯,娓娓相告。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在校园里此类现象日复一日,学生“乐此不疲”,对于许多新老师来讲,除了一声吼之外,做不到及时深思该出手时究竟如何巧出手,也做不到及时去寻究问题的根本。

说实在的,上述情况其实就是我本人这半年来最为头疼的事儿,几乎每天都一遍一遍的催促、追问、怒喝、补习。时间告诉我,此举不妥智。近日,我开始了对这些孩子一丝的“纵任”,他们需要“调理”,我也急需寻方觅药,进行“治疗”。

此前,我在一档亲子节目中看到这样一个片段:安迪小朋友不愿配合妈妈拍大头贴,妈妈多次询问“为什么不愿意呀”,但安迪一直拒绝沟通。倔强的小安迪闹着小情绪,在妈妈的反复追问下,就是不张口说自己为什么生气。后来妈妈想出了一招:让小安迪自己投币!小安迪拿着手中的硬币,一步、两步、三步,慢慢的走向投币口。然而,小安迪仍然只是把硬币留在了投币门口,但却换来了安迪说出不想拍照的真正的原因:妈妈,你刚刚一直硬拉我,弄疼了我的胳膊。知道了真相后,这位妈妈立刻给儿子说了声:对不起。小安迪接受了妈妈的道歉,终于同意投币,两个人又在一起快乐的拍照,愉快的结束了此次的小活动。

这位妈妈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打开了孩子的心扉,让屏幕外的我心中大写的服气,同时我脑袋也灵光一闪,这位妈妈之前反复的追问,孩子却愈加抗拒。后来妈妈停止了她的唠叨,将话题重新回归到活动当初——投币拍照(刚开始时孩子玩的还是很开心的),让孩子自己投币,想怎么就怎么,孩子不仅投币继续游戏,还告诉妈妈他心里的感受,而后又跟妈妈细声交流、嬉戏,结果温馨可观。经此小故事,我开始反问自己:为什么每次我都要吼叫?为什么我总是用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去压迫一个七八岁的童真小孩呢?为什么每次又都以孩子的沉默来收场?为什么我不能像某些老师那样,用一种温和而又不失威严的语气去跟孩子交流呢?为什么我不能用与常人聊天的方式去了解、打开孩子的心灵世界呢?

佛家有语: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这句话在教育的理论中,也是说得开的,在上述案例中,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写作业的举动与沉默的反应呢?这是我寻方觅药期间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古人云: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知道为什么,还得从事情的主人下手。对此,在某个工作日,还是那个时间点,我迈开步伐,一如既往的向教室走去,班级一些同学看到我,有的礼貌的打个招呼;有的如风一般默默的飘过;有的迈开步子,立马冲进教室,或规规矩矩,或奋笔疾书,或通风报信……进入教室,如生所愿,我照常走到那个孩子身边。该生习以为常的静默,小身子也微微的蠕动,与桌肚做着“手指操”的游戏,随时等待着我的呵斥。但是这次,我只是静静的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一举一动,不说一句话,他也时不时地瞄一瞄我,在一种低压的气氛下,他终于拿出了暗皱的作业本,慢慢翻到空白处,犹疑、沉默、等待。我仍然不说话,移动手掌将他的作业本翻到前一页,细细观阅他还没有订正的题目。良久,我缓缓地对他说出了第一句:“你知道自己还没有订正吗?”

他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订正呢?是不想,还是不会?”

“不会。”

好,两个字就已经告诉我们,先前,他不交作业、不订正、不写、不动笔等等举动其实都源于他不会写。找到了问题所在,我心里又是另一番滋味,怎么说呢?他说的不会的这些题目班级里面的的确确已经讲过也练习过了,可他仍然不会,照往常的节奏,我肯定又是一番奚落:“都讲过这么多次了,你还不会,你上课耳朵都干什么去了,全班就你一个人不会。” 这次,我却选择了另外一种对话的方式:“小朋友,既然你都知道自己作业还没有订正,那你是不是应该及时拿出来写呢?如果真的不会的话,就更应该写了,写完再交给老师,如果你做的还是错的,自然而然老师就知道这个知识点你还没有掌握,会在你来批阅订正的时候给你单独讲解的呀,其实我们每个人做的很多事不一定都是一次就成功的,很多时候包括我都是在反复的琢磨与修改中才有了一点点的进步,你看这位同学,他订正了三次,最后做对了,那下一次再做这样的题型的时候他印象肯定很深刻。那如果像你这样,第一次做错了,该订正时因为不会,也不向任何人请教,直接放着不管,那这个问题就永远的堆在你心里了。一次堆一个,那两次、三次呢?时间一久,你心中就只有问题,没有答案,因为你被这些你不愿意解决的问题绊住了,到了那个时候你觉得你会开心吗?”

话一说完,他立马左右摇着自己的脑袋。从他这么快速的反应来看,我前面一大堆的话语他还是在认真听的,对于事情的好坏他也有一点自己的判断和认知,他只是缺乏一个能够吐露他心中真实想法的机会。

知道他不愿意上交作业的真正原因之后,我有了一些方向,在课余时间,我对他进行了单独的讲解辅导,然后给他一点时间,让他独立完成类似的题型。批阅下来,除了某些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小错误,计算方法他已经基本掌握了。做完这几题之后,剩下没有做完的题,我让他带回去自己写,并对他说:“今晚回去写完了之后,明天来学校后知道该怎么做吗?”

他点点头。

“明天来做什么呢?大胆的说出来。”

“交给你批。”

“嗯,去吧。”

第二天,他微皱着眉头,拿着自己的作业本来到我办公室,我接过来迅速批掉,“嗯,做的非常好,你看,你之前的问题都解决掉了,现在心里面感觉怎么样啊?是不是很轻松?”

他舒开自己的眉毛,亮开眼睛,朝我猛点头。

“你看啊,不管是在我们的生活、还是学习中,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

心里还有它,那我们就要对它负责到底,只要你学会了这个本领,还怕找不到答案吗?对吧,今天你按时把作业做好了,你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呀,因为你这么诚信、有心,自己答应的事情说到做到,你为自己的承诺而战斗,谢谢你奖给我一件这么开心又值得回忆的事情。其实你也想成为班级的榜样,对不对?那你就要一直保持自己的姿态,用行动去说服他们,榜样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好不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该生作业的速度虽然还是有点慢,但他至少肯积极上交了,作业质量也在一点点的进步。遇到不懂的问题, 在我的引导过程中,他也跟着我的思路,积极回答,一步一步,逐渐开朗。我想,这是他的进步,我的安心。

不愿意交写作业,几乎是每个班级都能遇到的情况,也是每个任课老师都会遇到的一项无期工作。对此,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并在一步步的尝试进行中,与孩子一起收获、成长。

一、接受——拥有好感受

当我们不开心时,经常会说:“你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吗?”可见,感受对于一个人的思想、情绪是有多么的重要,感受好,再艰难的任务也愿意去付出,相反,心里烦躁、抗拒,即使是吃喝玩乐这样的娱乐活动,估计也很难配合。那么,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孩子是我们的主要牵挂,当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的有失恰当时,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是不是先接受他的表现,考虑一下他的感受呢?

美国亲子教育家,阿黛尔·法伯曾说:亲子之间的根本问题,很多时候是大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如果有积极的感受,就往往能表现出积极的行为;相反,当他感受遭糕时,他的行为也自然消极。也有研究说,当孩子的感受被大人忽略或者否定时,孩子就会选择回避和大人的交流。我们都清楚,最难的沟通是根本不想跟你交流。因此,当一个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应该盲目的给他一声怒吼,斥责他,而应该考虑如何让他拥有好的感受继续他没有完成的事情。毕竟,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做嘛。对于他的差行,我们不给予任何的批评,只是单纯的询问他不做的原因,让他自然、毫无防备的敞开心扉,在积极、平和的情绪中直言直抒己见。

二、理解——选择同理心

了解到孩子的感受时,下一步就要理解和尊重他的感受,并在行动中给

予他充分的发言、选择权。沟通时,一句一句聊,把他的感受从我的嘴巴里说出来。

如:你不交作业,是因为不会对不对?

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心里是不是特别轻松啊?

你也想成为班级的榜样对吗?

时不时让孩子发表一下他的意见,询问一下他的感受与需求,在满足他的同时,让他自己判断、选择一个他想要去的那个方向。给孩子一个选择的目标,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得到了理解和尊重,平稳他积极的情绪,化不安为动力。

三、温柔——静待少年成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世界温柔以待,孩子也是人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与美

梦,整个世界对于幼小的他们来说,不正是他们发现奥秘的时候吗?为着自己的好奇心,探寻爱好的结果,很多时候他可能是沉浸在自己童真的思维中,屏蔽了外在的模式,错过了一些大人的繁复。可是错过并不代表他没有能力,如果我们就因为他一时的疏忽,而嫌弃或否定他,那他肯定就如东坡先生笔下的主人公那样“驻杖落手心茫然”,飘飘然不知所措。相反,如果在他“自以为是”时,顺道施以温柔,及时勉励,相信他一定是一个愿做乐为,敢言敢当的人。

                                               

 

让学生成为浸润音乐课堂的主体

                                                    卫朝雅撰

三尺讲台,是老师工作的主阵地;四方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课堂,是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技艺,学生生动主动学习探索知识与技能、找到学习规律获取情感知识技能体现的主渠道。在这其中,教师在很好的把控课堂的同时,务必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

研读课标我们会发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作出正确引导,在这基础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并表现出一种能主观能动性,让学习变得自然生发。

一、让“阅读”成为知识集成的重要通道

阅读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也能陶冶性情、汲取养分。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良好的阅读理解是分析、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的前提。学生通过专用书籍、相关网站等渠道,去初步认识何了解巴赫、莫扎特,体会贝多芬、华彦钧等中外著名音乐家。并且,通过阅读我们还将知晓音乐构成的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知道什么是民族乐器、什么是西洋乐器、演奏的方式有哪些、奏鸣曲和奏鸣曲式的不同之处……

1、阅读自带节奏,使音乐构建骨架富有魅力

节奏念白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对月乐感和节奏感的培育,因此学唱歌曲前的节奏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重视音符及各种音符、休止符组成的节奏谱阅读、拍击、小乐器演奏是基础训练的根本。在低年级建立基础学习能力后,我们只需在中高年教学中提炼重难点节奏予以提点学习,学生对于新歌节奏谱的学习会轻易解决,达到自学互练提高的目的。

2、音乐学科的适当预习助推课间学习的巩固提升

学期中,教师可根据需要,将欣赏曲目及歌唱曲目的部分要求提出让学生予以适当预习,比如名曲名家、歌曲创作背景、音乐故事、乐器介绍等。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分享其学习内容,教师再次予以歌曲创作背景,提升歌唱技能的辅助。这样的教师既肯定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能让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趋向于实现自我探索音乐世界的愿望。

二、让“阅读”成为主动实践的趣学体验

每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获得,一种是间接获得。直接获得是指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而获得的知识,即直接经验;间接获得是指从书本或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即间接经验。

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将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获得的知识体验分享于同伴,同时也将课堂上生发的问题作用于学生,鼓励他们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家庭共学等方式去找到答案,而后在课堂上再次分享,以此获得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和获得真正的实践体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体会到,只有学生在经过实践、更正错误、再次学习巩固之后,他们的学习经验值才会获得飞速的发展。在更多的直接体验与实践中,学生对听、唱、理解、创作、表现等掌握就更牢固。所以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简而言之,课堂只有发挥其最大效益,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才能将学生主体地位获得真正的诠释。

三、让“阅读”成为完整课堂的全新演绎

将每一堂音乐课视为一次完整的“阅读”。一堂完美的音乐课要让学生有兴趣学,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动机,好的动机需要抓住学生好奇心,与对美好事物一探究竟的心理特征,所以导入课时教师要用情境营造、设立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期待与好奇。

1、  情境引入激趣式

 比如在《雨花石》一课的设计中,导入时我用“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民间纪念仪式说起,引起学生对雨花石的好奇。其次,制作精美的雨花石精品相册PPT让学生对雨花石产生喜爱,从而引发学生对雨花石这样美好事物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想学《雨花石》的兴趣。第三,生动吟诵歌词内容。在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作者表达情怀的基础上,体验颂扬革命志士的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诵歌词,表达感念先烈的情怀。

2、过程教学启发式

在教学设计中,由故事、情境式的导入,到任务驱动的明确,再到主要内容初步的涉猎、重难点的有步骤解析、经过层层实践体验,最后统整学习成效予以成果展示。学生的设疑是有回应的、讨论是实在的、操作是有步骤的、学习是有成效的。

3、学习所得要领式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用音乐独特的视角分析剖析作品,学习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方法,感受音乐语言的魅力,体悟音乐的轻重缓解、表现音乐不同的情绪之后,在进行综合表演,他们的收获是丰满的。此时,临近课堂结尾的提纲要领式的收尾,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提炼进行本堂课的学习所得汇总学生们的回答往往会有话可说。他们自己总结的重难点,用自己的经验来再次呈现。同样,也可以客观表达存在的不足,学习的误区或者不足之处等。这样,学有所长,补其不足,学生想再次学什么,作为老师也做到了心中有数。

“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学”是为了更好的“教”,正是因为学生的“学”引导着教师的“教”。以学生的活动为重心,充分给予学生互动思考学习的空间,一步步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有趣味的高效生命课堂。

 

 

勤反思  巧指导  促实效

                                                    陆  飞撰

一、背景介绍

邮票品类繁多,版别纷杂,极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且由于邮票小巧易携,可以直接分发给学生多枚进行把玩和观察,又便于实物投影,让学生感知和触摸,在体验中进行生动活泼的探究式学习,极具探究价值。《邮票初探》取材于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原题为《收集邮票乐趣多》,有“攒邮票”和“赏邮票”两个活动,鼓励学生们去邮票世界中遨游。

然而,面对日益便利的联系方式,传统的书信和邮票逐渐被人们遗忘。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没有见识过邮票,也不知道邮票的用途和用法,对于邮票的收藏更是一无所知。然而所幸的是,他们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情绪盎然愿意去学习、去探索、去分享、去实践。基于学生对邮票了解的空白,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位在了解邮票和欣赏邮票上,确定了以下四个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邮票的用途和价值,初步理解邮票编号的意义。2.通过观察与对比,初步学会欣赏各式各样的邮票。3.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改制邮票,体验探究的快乐,共享智慧的火花。4. 通过欣赏各类邮票,鼓励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培养民族自豪感。并据此设计了多项与之匹配的活动。

二、案例陈述

【初次试水】

众所周知,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参与、指导作用。于是,我在试教时大胆地将课堂交还学生,自己只是将教学的递进过程以简明的PPT方式呈现。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调查,再结合学习单所归纳的项目和看一看手中的邮票后,对邮票已经有了个“概括印象”。在他们完成和交流完学习单的勾选部分后就进入“找一找朋友”环节。学生人手一张邮票,根据老师的要求去找出邮票的“朋友”(即找出成套的邮票)。接下来出现了磁石互吸、互斥的奇妙画面。只见孩子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般四处走动,看看这张,看看那张,觉得你我的邮票上都是山水画那就是一套,看见都是人物画的就又是一套。短短的几分钟,深觉已大功告成的孩子们便三三两两的聚到了一块儿,神色俨然一副胜券在握的得意劲。活动成功并且成绩喜人啊,小家伙们有一手!待上前定睛一瞧,却傻了眼,几乎没有一套邮票是真正按邮票右下角的数字找的;有那么一两张成套的,一经盘问,却也是孩子们瞎蒙的。一节课下来,没有指导的课堂,秩序混乱,探究效果欠差人意。学生对于“邮票的收藏”还是毫无头绪、只知皮毛,在知识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收效甚微。

【探究学法】

怎样能让孩子们注意到邮票的套系问题呢?直接将右下角的数字告诉他们吗?这样岂不是磨灭了探究的乐趣?……下课后,一些列的问题萦绕我的脑际。拼图!把邮票做成拼图!我不禁想到。那是由我来拼呢?还是学生拼?如果学生拼的话,是个人活动呢?还是小组活动?是把真邮票剪碎呢?还是将邮票放大打印再做成拼图?一个个问号连珠炮似的又冒上心头。思前想后,既然是要探究,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与其让一个学生动手拼图其他学生旁边看着无所事事,那就让他们一起合作动手,共同参与。弃用实物,选用打印放大版的邮票进行拼图游戏,不仅是爱护邮票,还可以让拼图游戏变得易于操作,更能凸显角上的数字的提示功能。

【教学复航】

有了前车之鉴,并思考了有效对策,在之后的班级教学中按小组下发了一份份邮票拼图,教师在PPT课件中分别呈现一张拼凑的、且数字编号明显的邮票和一套编号完整的邮票。接下去的活动进行得如预设中那般顺利,每个小组总有一人会分到有数字编号的邮票碎片,孩子们在拼的过程中也会注意到那几个数字。等到小组合作拼完图,再结合PPT中的图片,加上我的一句“邮票上的数字是它的‘身份证’,告诉我们它是哪年出生,有几个兄弟姐妹。”孩子们很快就顺利地找到了手中邮票的朋友。

【感悟收获】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也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是的,我们可以通过长年累月的教学得到经验,但是反思呢?没有反思,就没有成长。我的这节课要是走过场而却了“反思”一角,另外两个班的找朋友环节也将同样松散、失败,以致接下去的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是的,往往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上,却吝啬于课后反思或敷衍了事。孰不知课后多想想 “怎样教更好?”会对老师的成长和教学的成功有多大的帮助。到位的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加以学具的重新选择、媒体的再次设计、流程再造及方法上的改进;找到可圈可点的地方加以借鉴延续;记录学生的灵感闪现变成探究素材……长此以往,教学技巧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得以提升。

探究课上,我们总是在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然而作为一门课程,学生固然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众多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的各不相同,如果让学生在没有指导或鲜少指导的情况下对问题进行独立研究,无疑会变成放鸭式,缺乏探究的科学性,或变成无从着手,缺少方法。就像我刚试教时那样,让学生毫无头绪的去找朋友,这个活动注定是失败的。所以教师的指导是不可少的,尤其在小学阶段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学生还需经历一个教师“从扶到放”的指导过程。但如果老师给予太多的提示或事无巨细的掌控一节课,那也违背了探究型课程开设的初衷,无益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巧指导,好比军师的锦囊,不早不迟、不多不少,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宝剑出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在于老师在一节课上向学生教授了多少东西,而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有了多少提升。勤于反思,关注教学的细节,并将反思之后的改进实践于课堂,加上教师巧妙的指导,那么每一位学生才会有事干。启发之下,足见他们在思考、在讨论、在兴奋、在交流、在合作。这样的探究课也一定能唤起学生的同伴意识和合作精神,开拓视野、激发想象、优化心智,真正达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呈现教师成长和学生进步的“双赢”喜人之局。

 

 

 

厘清学习的主人是谁

                                                    李敏一撰

趁着寒假闲暇之余细细品读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一书。书中大量的一线课堂实录和分析着实给我很多感悟和启示。如《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这一章说道:全世界的课堂正在从“教授的场所”走向“学习的场所”,要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让学生真正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对于课堂上三分之二的学生而言是具有主动学习能力的,而那些只是参与课堂但并没有主动学习的三分之一应该怎么调动,是我们每位老师需要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给予关注的“关键点”。新课程要求师生角色转换,倡导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的环境,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尊重不是简单的迎合

平时,我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侯总是绞尽脑汁的想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怎样从他们喜欢的故事、动画片入手,让他们高兴地投入课堂。

由此,我觉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仅是热热闹闹,音乐美术等简单的拼凑,去迎合学生浅层次的好奇和喜悦,而更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真正能引起学生思考的、能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的题材,才是真正好的开始。

二、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

在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如何使它们糅合在一起,在课堂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则是一件较难的事,所以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其它目标的落实。

在每周三的探究课中,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深切地体会到学生思维的不断变化。而在我的课堂中有的只是一味的提问和一个个安排好的活动,学生好象并没有感觉思维的太多连贯和从事操作的需要,所以知识目标的达成便成了唯一衡量课堂效果的标准,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真的只是写在纸上的空谈。真正的尊重学生,就该从研究学生开始,把知识融于活动中,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探究,去交流,真正去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 学会倾听的不仅是学生

我们在课堂上强调最多的莫过于要学生认真听,而对自己却并未做要求。在这节课中,教师弯下腰,侧着耳朵,神情专注地举动无不显示出真正用心倾听。不时地说:“我还没听明白,请你再讲一遍。”“谁来再讲一遍”“你看我理解的对吗?……”“哦!我终于读懂了你。”这些话让人听来的确不象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更多的象是朋友间的交流,甚至于更象是学生向老师耐心的请教。如此,哪有人还会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我觉得这更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最好示范,学习就该如此认真不得马虎。

最近才看到对倾听的解释,倾听不仅在于简单安静地听,更重要的是在于积极主动地想。在我们的课堂中,仅仅希望听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是非常有害的,这和直接给学生答案没什么两样,只是换了一张嘴来说罢了;而学会倾听才是最重要的,听到有差距的答案然后和学生一起思考完善,才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个别人主宰课堂。

四、主导不是旁观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实际中我们似乎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充分让学生去学去说,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以好学生的思维引领一切。

可见,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引领,就没有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兴趣的持续高涨。孩子的主体性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明确的方向,也只是盲目的玩耍,而不是真正地有逻辑的思考。课堂是师生与学习内容的共同体,师生任何一方作用的削弱都会影响到学习内容的完成。所以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巧妙的发挥自己的主导性,指导学生把主体性发挥到极致,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

五、评价不仅仅是夸奖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似乎都很注重学生的评价,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多了笑容,多了夸奖,即使是答非所问,也要想办法去夸奖。好象不批评学生就是保护积极性,多多鼓励就是促进个性发展。但有时在课堂中我没有过多的表扬,(“你真棒!”“你真好!”)而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很高。细细想来,在这节课中的评价更多是一种交流,一种建议,一种期待和一种真诚。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学会倾听,然后才会有真正有效的评价,为精彩的发言叫好,为不完善的想法指明方向,为错误的回答找到原因。这才是学生所需要的,真实的才是可信的,才是真正快乐的。

 总之,新课程倡导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就该切实地从学生考虑,塌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真实地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个做母亲的幸福担当

家委会主任 韩稳稳撰

自加入封浜小学家委会以来,兼顾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家委会工作,一直热心、创新致力于家委会工作,做好学校、班级、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一、做一名合格的家委会成员

被选为学校家委会一员后,尽自己的努力,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教育和活动中,协助学校一起参与管理,成为家长和学校的桥梁,在家委会的例会中起到表率作用,做好老师们的协助者、孩子们的支持者,同时也将家长们意见适时适度地反映给校方。

二、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首当其冲为活动出一份力,是学校“家长总动员”团队中的一员。每次开学前她也会带领家长们一起走进学校,一起协助班主任做开学之前的卫生打扫和书本发放,协助学校后勤一起检查校园环境,带领大家参观学校同时传达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理念。

在驻校办公是一件家委会工作的大事,早早来到校门口参与护校,参观全校学生的广播操、课间跑,检查校园的安全和食堂卫生,出席学校列会,走进教室听一些课,最后根据所看所听给学校提出中肯建议。参加学校“阳光微品”德育专题活动,连续主持几期阳光微课堂活动,举办专题健康讲座《早餐对儿童的重要性》,还邀请专业营养师给师生普及健康饮食的知识,给大家竖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阳光微课堂《春天在哪里》,用不同蔬果汤汁融入面粉中做出充满春意、有益健康的美食,色彩鲜艳、美味可口的面条、点心深受大家喜爱,瞬间引爆活动现场的气氛,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

三、做一个充满爱的母亲,传播健康饮食文化

作为母亲,她经常与孩子的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孩子在小学初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将来高年级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平时重视孩子的语文辅导,在看、读、交流中,丰富其词汇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从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天起,她一直坚持亲手制作营养早餐,截止到目前已经是第230天。如今,她有5个不同的早餐群,每天第一时间把健康早餐分享给群里每一位妈妈,帮众多妈妈解决了孩子挑食的问题,针对妈妈们的各种饮食难题她总是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她承诺她会一直把健康早餐坚持下去,那是一份母亲对孩子的责任和爱。

作为家委会成员之一,她坚信:只有家校共同努力,一定能让孩子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跟着老爸逐梦

家委会副主任 许广民

故事一:“食言”

每次寒暑假的到来,女儿看着微信朋友圈里同学家长开启的“度假旅游”模式,她的内心充满了羡慕和期待。在女儿的记忆中,那次幼儿园大班毕业的暑假,“福州泰宁三日跟团游”的全家旅行,至今还记忆犹新。

爸爸,什么时候再带我出去?”,每次听到女儿这种恳切的声音,做父母的心里总自带一种内疚。每一次我都不确定地回答女儿:“爸爸妈妈会带你出去的”,但最后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带她出去的“承诺”一直没有兑现。

然而,“食言”并没有引发女儿的反感,女儿看着父母每天为家庭琐事操心忙碌,每天坚持陪伴自己阅读学习,每天加班加点辛勤工作,女儿对父母的“食言”更多的是一种理解,因为她从小到大,不曾看到父母在责任担当上的“食言”。

 

家教心得:

假期是孩子最兴奋快乐的时刻,如何过个有意义的假期?收获知识能力、收获成长快乐?这是孩子家长通常要解答的课题。我们虽然没时间开启“度假旅游”模式,但每次都会和女儿一起精心制订《假期学习计划》,督促孩子每天认真坚持,做好学习的拾遗补缺、夯实所学知识基础。利用双休日带孩子一起参与各类学生假期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的假期生活同样可以收获知识。

故事二:21900小时

爸爸,陪我读会儿书吧!”,女儿经常会对我说这句话。从小开始亲子阅读,阅读已成为女儿的一种习惯,看着女儿渴求知识的愿望,作为父母辛苦一天回到家里,觉得再苦再累也要挤出点时间,陪伴女儿一起享受阅读学习的快乐。

每次阅读,女儿总是认真聆听,细心关注。碰到难认的字,我和她便一起查字典、注拼音、标解释。有时,我有心或无意地读错或者跳段,认真默读的女儿会及时纠正指出,“爸爸,这句你读错了!”,“爸爸,你漏读了一段!”。

我让女儿计算了一下:我们每天坚持阅读1小时, 1年是365小时,到60年就是21900小时。看着数字女儿惊讶地“哇”叫了起来,“这么多时间!”,这相当于2.5年不睡觉全天候阅读。我顺势引导说:“坚持阅读与不读大不一样吧!”女儿点了点头。

阅读就像“蚂蚁啃骨头”,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毅力。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阅读习惯。几年来,我和女儿不知不觉地阅读了很多书目,也让女儿懂得了很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家教心得:

读书是一种信仰,读书更是一种习惯,每天的读与不读在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经过持久、广泛地课外阅读,不仅能让孩子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更能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和辨别分析能力。我们要注重阅读兴趣,更要注重习惯培养,孩子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努力寻找各种阅读学习的机会,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满足,产生愉悦和情感的体验。

联系电话:021-59137048 学校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吴杨路50号

copyright©2017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小学

沪ICP备11021021号-4  |